卜算子·詠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題解】
“卜算子”,又名“百尺樓”、“楚天謠”、“眉峰碧”。雙調,44字。前后闋各四句,兩仄韻。這首詞最早發表于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小序自謂“讀陸游詠梅詞”,陸游《卜算子·詠梅》曰:“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毛澤東說“反其意而用之”,知陸游詞意,方知“反意”之指。
詞作于1961年12月。此月,毛澤東在廣州,正在為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作準備。由于指導失誤,加之外部原因,共和國正處在成立后三年最困難的時期。政治形勢、經濟形勢、外交形勢,皆異常嚴峻。毛澤東讀陸游《詠梅》,反出其意,獨抒情懷,通過對全新的梅花形象的描繪,寄托了逆境振奮、功成不居的情懷。
詞出,在中國人中廣為流傳,且被之管弦,萬聲謳歌,梅花之傲雪精神再一次為國人頌揚。
【注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詩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主戰,夢恢復河山,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
[反其意]與其立意相反。嚴有翼《藝苑雌黃》:“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
[百丈冰]極言冬寒。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花)詞。托物言志,其志也明。
梅花是主人。在陸游詞中,梅花這主人堅貞而寂寞,有九死不悔之信念。在毛澤東詞中,梅花這主人樂天而俏麗,有功成不居之風華。
梅在雪中開,不同的詩人走過,以“心”讀梅花,感受不一。梅花永遠是梅花。千人千詠,有千詩千詞。梅在詩人心中,詩人化為梅花。花香人香,花艷人艷,了然不分也。
毛澤東這句詠梅短章,妙在“反其意”。這么一“反”,跳出了寂寞、無奈與無為,變為“送”春(去歲之春)、“迎”春(今歲之春)、“俏”春、“報”春、“笑”春。梅花,成了結束一個季節、一種氣候,開始一個季節、一種氣候的標識性存在。辭舊迎新,其功大焉。
上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一路寫來,梅花的生長環境、開放季節、俏麗姿色、耐寒品質一一呈現讀者眼前。百丈冰雪,一枝獨俏,“俏”字出,則梅花精神出矣!下闋,“俏也不爭春”二句,有議論風格,又是梅花心理自述,烘托出一個有思想、有是非、有愛憎、有追求的梅花仙子形象。“待到”二句,以設想口吻,描繪春色美景以及在這美景中微笑不言的梅花??。“笑”在“俏”后。“俏”乃“百丈冰”環境下的“俏”,“笑”乃“山花爛漫”背景下的“笑”。畫龍點睛,一“笑”肯定了多少勝利,又超越了多少勝利呢!
詠物抒情,難免自況。但詩境已在詩里,梅花已在詩境里,故《詠梅》的美學涵旨,永遠被新的吟詠逗發陣陣幽香。
上一篇:毛澤東《七律·冬云》鑒賞品評
下一篇: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鑒賞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