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恥篇》題志
五月七日,
民國奇恥。
何以報仇?
在我學子!
【注釋】明恥篇: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師生于一九一五年夏集資刊印。全書共有文章八篇:卷首為石廣權寫的《感言》,其余七篇依次為:《救國芻言》、《中日交涉之前后狀況》、《已簽字之中日新約及交換照會》、《請看日本前此計滅朝鮮之榜樣》、《日本禍我中國數十年來之回顧》、《高麗亡國后歸并日本之慘酷情形》、《越南亡國慘狀略述》,還有一篇附件《中日貿易出入額之比較》。毛澤東在獲得一本《明恥篇》的卷首《感言》后,批言:“此文為第一師范學校教習石潤山先生作。先生名廣權,寶慶人。當中日交涉解決之頃,舉校憤激,先生尤痛慨,至輟寢忘食,同學等爰集資刊印此篇,先生則為序其端而編次之,云云?!毒葒c言》,亦先生作?!蓖炅露迦?,他在《致湘生》中又說:“《明恥篇》一本,本校輯發,于中日交涉,頗得其概。閱之終篇,亦可得新知于萬一也?!?/p>
五月七日: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政府命其駐中國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具有侵略性質的“二十一條”。同年五月七日,日本侵略者發出最后通牒,要求袁世凱政府于四十八小時內答復。五月九日,袁世凱為得到日本侵略者對自己復辟帝制的支持,竟然聲明,除第五號的部分內容“容日后商議”外,其余一概承認。日本的侵略伎倆與袁世凱的賣國行徑,當即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各地群眾紛紛集會抗議,并定五月七日為“國恥紀念日”。
【譯文】一九一五年的五月七日,
袁世凱承認了日本侵略中國的“二十一條”,
于是這一天成為國家的“國恥紀念日”。
我們要用什么來報仇呢?
就是要靠我們這些莘莘學子的刻苦努力來創造未來。
【賞析】毛澤東的這首四言詩寫于他獲得的一本《明恥篇》的封面上。首句寫出國恥事件發生的時間,接用“奇恥”二字說明事件的性質?!昂我詧蟪?在我學子”,與他四年后寫的“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以及他后來詩詞中寫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等,在情感上和氣魄上是一致的。
全詩語言明快,感情激憤,表達了作為時代學子強烈的愛國之心與報國之志。
奮斗
與天奮斗,
其樂無窮!
與地奮斗,
其樂無窮!
與人奮斗,
其樂無窮!
【譯文】與天和地來斗爭,改造自然,
其中的樂趣是無窮的;
與人斗爭,來改造不平等的世界和社會,
其中的樂趣也是無窮的。
【賞析】這首口號式抒情詩,是毛澤東青年時的人生箴言。他認為斗地戰天,改造自然界,或“翻天覆地”,“改造中國與世界”,是無窮的快樂,是幸福的源泉。馬克思的女兒問:“人生的幸福是什么?”馬克思回答:“斗爭?!睂^斗則樂趣無窮的觀念,毛澤東終生身體力行。毛澤東光輝偉大的一生,是艱苦奮斗、銳意拼搏的一生。
露宿
沙灘為床,
石頭當枕。
藍天作帳,
明月為燈。
【譯文】我們把沙灘作為睡覺用的床,
用石頭來當睡覺的枕頭,
讓藍天做帳幔,
讓月亮做我們照明用的燈。
【賞析】露宿,是毛澤東青年時堅持奉行的一種鍛煉體魄的方法。一九一七年夏天的長途“游學”,更為他提供了露宿的機會。當時毛澤東和蕭瑜離開寧鄉,向安化行進。
一天,在一戶農家得到了一份非常滿意的晚餐后,沿著小河繼續前行。河床很寬,卻只有一線涓涓細流。他們在沙灘上漫步,明亮的月光和清晰的影子形成了奇妙的景觀,使他們流連不已,不知不覺到了一處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只好露宿了。
毛澤東調侃說:“這水岸不是很舒適的床嗎?”蕭瑜笑著說:“就讓藍天作為我們的帳幔吧。”毛澤東順手將包袱、雨傘掛在樹枝上,愉快地說:“老樹就是我們的衣柜?!笔掕ふf:“月亮不就是一盞大燈嗎?”他們找來兩塊又大又平的石頭當枕頭,在星空明月下非??煳康芈端抟巴饬恕?/p>
他們仰視明月,吟成了這首有民歌風格的詩。很顯然,他們沒有經意做詩,而是即興偶成的,卻在不經意中顯現出了他們的豪放與風趣的性情。
增《詩經·伐木》斷句
嚶其鳴矣,
求其友聲,
暴虎入門,
懦夫奮臂。
【注釋】嚶其,嚶,亦作“嚶嚶”,鳥叫聲。其,助詞,無實義。一般用于單音節形容詞前后。友聲:朋友的唱和聲。
暴虎:原指與老虎搏斗。這里指兇猛的老虎?!对娊洝ば⊙拧ばF》:“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薄墩撜Z·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詩中以“暴虎”比擬兇殘的日本帝國主義者。
高桂滋:字培五(一八九一~一九五九),陜西定邊人。一九三六年任國民黨軍第八十四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
【譯文】鳥兒在嚶嚶地叫,
是在呼喚尋找它的同伴。
兇殘的老虎闖入了我們的家園,
我們為什么不聯合起來奮起抵抗侵略呢?
【賞析】這首詩作于一九三六年。借用古詩抒情達意?!对娊洝ば⊙拧しツ尽返牡谝徽掠性娫疲?/p>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彼伊人,不求友生?
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詩意大致是,鳥類尚求伴侶,求和平,何況人類呢?毛澤東引用《伐木》中的兩句詩,寫在他作為中國抗日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與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共同寫給高桂滋的信上。信中說,“居今日而言,抗日討賣國賊,非有廣大之聯合戰線不為功”;“其在國際則聯合一切與日本為敵之國家與民族”。這也是“求其友聲”的現實政治內容。
毛澤東在引詩后續了兩句“暴虎入門,懦夫奮臂”,表明兇殘的日寇已經踏入國門,連懦夫尚且振臂抗敵,何況“愛國有志之人”呢?所以信中緊接詩后寫道:“誰謂秦無人而曰甘受亡國奴之辱乎?”勸勉高桂滋為洗亡國之辱而共同抗日。毛澤東純熟地運用古詩,表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堅決抗日的決心,以及聯合高桂滋部共同對敵的坦誠。
改江淹《別賦》斷句
春草碧色,
春水綠波。
送君延安,
快如之何!
【注釋】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歷仕宋、齊、梁三朝。早年的詩賦,較深刻地抒發了壯志難酬和憂讒畏譏的心情,刻畫了貧苦士人的不幸與痛苦,曲折地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晚年安富尊榮,“才思微退,時人皆謂之才盡”(《梁書·江淹傳》)。
別賦江淹的代表作之一。敘述征人、思婦的離情別意,闡明“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思想。
【譯文】在草色青青,
綠波蕩漾的春天里,
我就要把你們送到延安,
送到抗日的前線去,
這是一件多么讓人興奮的事??!
【賞析】一九三九年七月九日,陜北公學的干部們即將結業赴抗日前線,毛澤東送行時即席講話,說南朝的文學家江淹做了很多好文章,有篇叫《別賦》,里面有意味雋永的話,如最為人們所熟記的:“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彪m寫得讓人傷心,文筆卻好。我們不需要這樣寫,改一下,寫作“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p>
江淹的《別賦》,膾炙人口,言辭優美,抒寫自然風物來烘托別情離緒,如上述四句,景色寫得愈美,愈襯出分別時的傷感。毛澤東僅改動三字,將“南浦”改為“延安”,“傷”改為“快”,情調便寓出新意,真實地表達出了即將赴前線的干部們與送行者的喜悅與興奮。
改《詩經·小雅·采薇》斷句
今我來兮,
楊柳依依。
【譯文】今天我來到這里,
看到了楊柳依依的樣子。
【賞析】《詩經·小雅·采薇》共六章,末章云: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一九七六年春天的一個早晨,重病在身的毛澤東,由秘書和護士攙扶著,沿著臥室后面的花園小徑散步,一邊欣賞著花草和漸吐鵝黃嫩葉的柳條,一邊順口吟道:“今我來兮,楊柳依依?!彼鎸π佬老驑s的春天,詩興洋溢,反映了他時刻的舒坦心境。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自此,再也沒有聽到毛澤東吟詠詩句了。
上一篇:想故國、高臺月明 —— 劉辰翁詞選講
下一篇:大沽口觀海殘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