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干(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祖籍長樂(今屬福建永泰)。堅決擁護李綱,為主戰派官員,后來李綱被黜,張元干亦受牽連,降職南歸。金人南渡后,他堅決抗金,誓不投降。胡銓因為上書主戰而被罷,他作詞送行,激怒了秦檜,被除去官職,落于獄中。善詩詞,早年多婉麗清秀之作,靖康之變后,詞風轉為慷慨悲壯,激昂雄渾,多寫故國之思。著有《蘆川歸來集》、《蘆川詞》。
菩薩蠻
三月晦 ① ,送春有集,坐中偶書。
【原文】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 ② 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 ③ 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釋】
①晦:舊歷月底。
②髭:嘴上的胡子。
③管領:負責。
【譯文】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來,時光流逝催人變老,可我又怎么甘心敗給年輕人呢。酒醉之后,我意氣風發,有如少年,即使胡須雪白也不怕什么。
插花起舞,這一片春日風光就由我來統領。我舉起酒杯,挽留春光,與它一同暢飲。豈能讓花兒笑我孤苦寥聊!
【鑒賞】
自古墨客騷人,多傷春惜時,可詞人獨樹一幟,在詞中灑脫地送春而去,頗有幾分老當益壯的豪情。
詞人在謀篇布局上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而是在主題的指引下,開門見山,直抒胸臆。開篇一句,是詞人內心對春逝的感懷。春秋的輪回、時光的流逝,很容易觸發老年人心中的傷感情懷。可在這里,詞人并沒有唱出傷感纏綿的曲調,而是繼之以一句“爭肯輸年少”。“爭肯”二字,感情色彩強烈,把詞人不服老的情態描繪得呼之欲出。詞人雖仕途失意,報國無門,但豪情不減,老來仍有“少年狂”。這就為下文作好了鋪墊,只有具有這種曠達胸襟的人,才能有下文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灑脫舉止,上下兩片,一貫而下。
下片寫詞人插花起舞,豪情滿懷。“管領風光處”一句,更現詞人曠達的胸襟。最后兩句,詞人緊扣主題,把酒留春,首尾呼應,體現出詞人曠達灑脫的樂觀精神。
這首詞抒寫情懷,用語質樸,淺顯流暢,氣勢豪放,頗有東坡之遺風。
上一篇:張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張元干《蘭陵王·春恨》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