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名句: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導(dǎo)讀】
這首詞主要抒發(fā)了離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細致入微,感人至深。
“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
【原詞】
檻菊愁煙蘭泣露①。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②,斜光到曉穿朱戶③。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盡素④,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①檻:欄桿。②不諳(ān):不懂、不解。③朱戶:朱紅的窗戶,這里指閨房。④彩箋:彩色的精美箋紙,可供題詩和寫信用。尺素:古人書寫常用素絹,通常為一尺,故稱尺素,用作書信的代稱。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譯詩】
園欄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煙霧,
蘭草似在哭泣葉子上綴著白露。
帷幕輕輕掀起帶來一絲絲寒意,
看眼前一對燕子雙雙飛向遠處。
月光不懂得情人們離別的愁苦,
竟然徹夜照射著這失眠的思婦,
直到天亮的時候還將它的余輝,
斜照進閨樓里那朱紅色的門戶。
昨晚秋風(fēng)勁吹一夜沒有停住,
凋殘了戶內(nèi)戶外的棵棵碧樹。
我獨自一人默默地登上高樓,
極目天涯望盡了親人的歸路。
準(zhǔn)備好寫信用的箋紙和尺素,
要想把滿腹的思念一一寫出。
可山是那樣高啊水流何其遠,
我真不知道要將它寄往何處?
【賞析】
這是晏殊的一首閨中秋思懷人之作。詞的上片寫閨中人由夜到曉的離別相思,但他不直抒胸臆,而是從苑中景物起筆。“檻菊愁煙蘭泣露”,開篇就推出一個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的特寫鏡頭,映照出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孤寂的心態(tài)。接著寫輕寒的羅幕、雙飛的燕子、斜照的月光,這一連串精選特設(shè)的景物,均能引起人的愁情,襯托主人公的孤單、寂寞、惆悵。下片寫登樓望遠,作者的筆鋒一轉(zhuǎn),在時間上寫昨夜。“昨夜”與“到曉”在時間上形成對照,先寫黎明之景,再將畫面回到昨夜,點明失眠的原因。末句寫主人公獨上高樓望親人不見,回到室內(nèi)急急修書,可書信已成卻無寄處的細節(jié)。這一細節(jié)描寫將主人公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愛情的執(zhí)著表現(xiàn)得更加真切。
這首詞中最著名的詩句是“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將它列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須經(jīng)過的三種境界的“第一境”,喻為治學(xué)的第一境界,意思是只有勇于攀登、登高遠望,志向遠大、視野開闊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很值得玩味。
上一篇:《晏殊浣溪沙》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蝶戀花》表達什么?《蝶戀花》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