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導讀】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幼年聰慧,七歲能文,十四歲時,以神童被召試,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謚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景物及難以忘懷情事的流連,流露出對光陰流逝的無限惆悵。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得名。
【原詩】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①。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②。
【注釋】
①去年天氣舊亭臺:語出唐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臺。”意謂天氣、亭臺與去年一樣。亭臺:一說為池名。②香徑:指散發著落花香味的小路。
【譯詩】
賦一首新詞飲一杯酒我觸景傷懷,
眼前仍是去年的天氣去年的樓臺。
看夕陽已經西下不知幾時再回來?
眼前無可奈何的花兒已紛紛凋落,
那些似曾相識的燕子又翩翩飛來。
我獨自在花園小路上徘徊,徘徊。
【賞析】
這首詞是晏殊的名作,主要抒寫作者新詞對酒的優雅閑適的生活和對暮春殘景的嘆惋惆悵,抒發了光陰易逝、人生易老、富貴難久的“閑愁”,表現作者物質生活的優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虛,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達官顯貴們的精神狀態。詞的上片主要寫持酒吟新詞,意興無窮,但是突然記起去年也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一樣的天氣,一樣的亭臺,感到光陰的流逝,不可追問,雖有富貴,猶有不足,因而深深嘆息景物未變而人在變,表達一種惜春嘆老之情。下片主要抒發對春殘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的無可奈何之情。看到似曾相識的燕子依戀舊巢,又引起作者對青春的分外珍惜和留戀。嘆惋的是青春一去不歸,只能懷著無窮的惆悵和莫名的閑愁在園中小路上徘徊。
這首詞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它構思精巧,選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一剎那間偶然為外物所觸發的真實情感。整首詞處處是寫景和寫個人的活動,但處處又是在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作品語言工巧,清麗自然,委婉含蓄,語淺情深,確為一首妙手偶得而意蘊無窮的詞作。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這首詞的靈魂,這首詞也因這兩句而出名,成為流芳千古的佳作。它給了讀者以充分的美感聯想,能產生廣泛的象征性。“落花”的衰亡、無情,“歸燕”的新生、有情,充滿辯證法,思想意蘊遠遠高過字面的形象和意義,產生回環起伏、抑揚頓挫的藝術美感,加之虛詞運用巧妙,對仗工整和諧,使之成了讀者能長久細細品味的精品。
上一篇:晏殊《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詩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晏殊蝶戀花》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