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①
【題解】
淳熙六年(1179)至七年(1180),辛棄疾正在湖南安撫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陽道上,辛棄疾遇到了故友張處父,寫下了這首詞。詞的上片寫景,描寫他鄉遇故人時所見到的山村景致,暗寓作者的凄涼處境和憂憤心情;詞的下片寫情,描寫他在故友面前傾吐,表現了他的內心矛盾和痛苦??芍^詞短情長,真摯樸實。
【原文】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家村②,瀟湘逢故人③。
揮羽扇,整綸巾④,少年鞍馬塵⑤。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⑥。
【注釋】
①阮郎歸:詞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纓曲”等。耒(lěi)陽:地名,在湖南省衡陽市。推官:州郡所屬的助理官員,常主軍事。②數家村:只有幾戶人家的村落。③瀟湘:湖南省的瀟水和湘江,這里指湖南。④綸(guān)巾:頭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⑤鞍馬塵:指馳騁的戰馬激起塵土。⑥儒冠:讀書人戴的帽子,此處指代書生。身:指自己。
【譯文】
遠看山前依稀有燈火閃爍,將要黃昏時分,山頭上飄來飄去的是朵朵浮云。那個稀疏住著幾戶人家的山村里,傳來陣陣鷓鴣鳥的鳴叫聲,我在這冷清的瀟湘道上喜逢久別的故人。
遙想過去,也曾效仿諸葛亮手執羽扇輕搖,頭戴方正的綸巾,也曾翩翩少年馳騁疆場指揮千軍萬馬與敵鏖戰。如今已然憔悴落魄,只能像宋玉那樣作《招魂》招回失去的靈魂,自古以來書生多是無用之輩,讀書多反而誤了自身。
上一篇:辛棄疾《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