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二首并敘①(選一首)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②,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③攜盼、英、卿三子④,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⑤,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年矣。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⑥。追懷曩游,已為陳跡,喟然而嘆。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⑦。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⑧。
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
崄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伯夸秋河⑨?
我生乘化日夜逝⑩,坐覺一念逾新羅。
紛紛爭奪醉夢里,豈信荊棘埋銅駝?
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窩。
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吾何!
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訶。
①元豐元年(1078)冬作于徐州。百步洪:在徐州東南五十七里銅山縣,即呂梁,一名徐州洪,泗水所經,亂石峭巖,流水迅急,幾百余步。汪師韓評曰:“用譬喻入文,是軾所長。此篇摹寫急浪輕舟,奇勢迭出,筆力破余地,亦真是險中得樂也!后幅養其氣以安舒,猶時見警策,收煞得住。”(《汪評》)紀昀曰:“語皆奇絕,亦有灘起渦旋之勢。”(《紀批》)
②王定國:名鞏,宰相王旦之孫,王素之子,莘縣人。本年九月至徐州訪蘇軾,留十日而去。元豐三年,因收受蘇軾文字,貶賓州,元豐七年還,歷宗正寺丞、揚州通判,知海州、密州、宿州,然位終不顯。為人奇偉有文詞,性曠達。附《宋史·王素傳》。
③顏長道:名復,徐州人,太初之子。嘉祐中,詔訪遺逸,試中書第一,賜進士。元祐初為太常博士,歷中書舍人、國子祭酒。
④盼、英、卿:指歌妓馬盼盼、張英英及卿卿。
⑤黃樓:見《九日黃樓作》注①。
⑥參寥:僧道潛,字參寥。杭州於潛浮溪村人。俗姓何,能文章,尤喜為詩。熙寧九年來淮南,與秦觀、孫莘老游;元豐元年冬,訪蘇軾于徐州,軾稱其詩句清絕,與林逋上下,而通了道義,見之令人肅然。二年春,軾知湖州,與秦觀同載于蘇軾之船而返杭。六年,軾謫黃州,前往探視。元祐中,軾守杭州,參寥卜智果精舍居之,軾作《參寥泉銘》。后因作詩譏刺時政,責其還俗,建中靖國初,曾肇言其非罪,詔復為僧。崇寧末年示寂,賜號妙總大師。此詩即送參寥者。
⑦舒堯文:名煥,嚴陵(今浙江富陽)人,蘇軾守徐時為府學教授。元祐八年,以左朝散郎為秘書省校對黃本書籍。紹圣初,為熙州通判。
⑧“有如”四句:洪邁《容齋隨筆·三筆》卷六評云:“韓(愈)蘇兩公為文章,用譬喻處,重復聯貫,至有七八轉者。”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卷中:“聯用比擬,局陣開拓,古未有此法,自先生創之。”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謂四句:“形容水流迅駛,連用七喻,實古所未有。”注坡,軍事術語。周必大《益公題跋·書東坡宜興事》:“軍中謂壯士馳駿馬下峻岅為注坡。”
⑨水伯:河伯,河神?!肚f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⑩乘化:陶淵明《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指順應自然規律以至死亡。
11、新羅:古國名,位于朝鮮半島之南部?!毒暗聜鳠翡洝范?ldquo;有僧問:‘如何是覿面事?’師(盛禪師)曰:‘新羅國去也。’”此句謂一念之間已過新羅國。
12、“豈信”句:《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此謂不信世事會變。
13、俯仰:王羲之《蘭亭集序》:“俯仰之間,皆成陳跡。”千劫:佛家謂天地從形成到毀滅,謂之一劫。此言時間之速。
14、委蛇:雍容自得貌?!对?middot;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15、造物:造物者,指大自然?!肚f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16、譊譊(狀á狅):喧嚷爭辯之聲。師:指參寥。訶:訶責,批評。
上一篇:蘇軾《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注解
下一篇:蘇軾《月夜與客飲杏花下》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