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西湖和人韻①
【題解】
此詞寫作于辛棄疾任司農寺主簿時期。詞中上片描寫杭州西湖美景,夏日紅蓮綠荷,滿天云霞倒映湖中的畫面以及游魚吹浪,笙歌悠揚的場景,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詞的下片緬懷西湖名士,遙想當年,然而如今人已不見,物也不存,表達了詞人志向不得伸展、抑郁不平和悲涼幽憤之情。全詞把自然美與人物美融合在一起來寫,十分生動傳神,別有一番韻味。
【原文】
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璧。誰把香奩收寶鏡②,云錦紅涵湖碧。飛鳥翻空,游魚吹浪,慣趁笙歌席。坐中豪氣,看公一飲千石。
遙想處士風流③,鶴隨人去,已作飛仙伯。茅舍疏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④。欲說當年,望湖樓下,水與云寬窄。醉中休問,斷腸桃葉消息⑤。
【注釋】
①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大江西上曲”“壺中天”“無俗念”“淮甸春”等。雙調一百字,前后闋各四仄韻,一韻到底。②香奩(lián):古代盛放香粉、鏡子等物的匣子。
寶鏡:借喻太陽、圓月。③處士:這里指林逋(bū)。字君復,后人稱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④疇昔:往日;從前。⑤桃葉:《古樂府》注:“王獻之愛妾名桃葉,嘗渡此,獻之作歌送之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譯文】
晚風吹動雨絲,雨水拍打新生的荷葉,濺起晶瑩的水珠,聲音零亂,但可比明珠照蒼璧般美麗。明月映入湖中,好像是誰將寶鏡收入香奩之中,粉紅色的荷花,次第開放在碧藍的湖水之中,仿佛云錦初織構出一幅濃淡相宜的畫卷。飛鳥在空中上下翻飛,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吹動浪花,它們似乎早已習慣于趁著宴席上笙歌響起而歡樂地舞蹈。坐在舟船之中,與友人縱情豪飲,突然目光聚集在“一飲千石”的友人身上。
遙想處士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只愛植梅養鶴的閑適生活,如今鶴隨人去,他已經升仙而去成為飛仙之長。茅舍前疏散的籬笆,如今不知是否還在那里,松竹恐怕也早已沒有昔日的風采了。不禁感慨當年,望湖樓下,抬眼可見那水天一色,抑或寬窄有致的美麗景色。沉醉之中休要尋問,當年王獻之在此苦等斷腸,是否迎接到了愛妾桃葉的消息。
上一篇: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念奴嬌·賦雨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