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題冷泉亭①
【題解】
這是一首詠冷泉亭的寫景抒情詞。辛棄疾在南歸之后、隱居帶湖之前,曾三度短期在臨安做官。這首詞寫作之時大概是其中一次,在某個秋日游覽了飛來峰下冷泉亭,看到眼前美不勝收的風(fēng)景,不禁聯(lián)想到了家鄉(xiāng),頓生感慨。上片主要運用擬人手法描寫冷泉亭的美麗景致,又以神話傳說點明亭前山峰的由來,增添神韻;下片寫登臨冷泉亭后的所見與感想,寄托了作者渴望收復(fù)國土、重返故鄉(xiāng)的一往深情。
【原文】
直節(jié)堂堂②,看夾道、冠纓拱立③。漸翠谷、群仙東下,佩環(huán)聲急④。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dāng)年、玉斧削方壺⑤,無人識。
山木潤,瑯玕濕⑥。秋露下,瓊珠滴⑦。向危亭橫跨⑧,玉淵澄碧⑨。醉舞且搖鸞鳳影⑩,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fēng)物本吾家?,今為客。
【注釋】
①冷泉亭:亭在西湖靈隱寺西南飛來峰下的深水潭中,為西湖名勝之一。②直節(jié):勁直挺拔的樣子。③冠纓(yīng):本意是帽子與帽帶,這里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④佩環(huán):玉制的飾物。⑤方壺:神話傳說中的仙山。⑥瑯玕(láng gān):本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仙樹,此處指綠竹。⑦瓊珠:露珠。⑧危亭:很高的亭閣,此指冷泉亭。⑨玉淵澄碧:潭水深綠清澈。玉淵:泛指深潭。⑩鸞(luán)鳳:鸞鳥和鳳凰,古代傳說中的兩種神鳥。常比喻賢良、俊美的人。?風(fēng)物:指風(fēng)景和物品;一個地方特有的景物。
【譯文】
亭前的古杉多么挺拔昂揚,看上去就像衣冠楚楚的官員拱手站立在道路兩旁。
漸漸地,我聽到青翠的山谷里傳來泉水奔流聲,有如群仙從東方翩然而來,不過身上的佩環(huán)響聲略顯急促。誰能相信這奇峰是從天竺國飛來墜落在地面之上,同時又將千丈青壁劈開羅列在西湖岸?其實這是當(dāng)年神仙用玉斧削下方壺山而成,現(xiàn)在它的來歷卻無人能知端詳。
山上草木都因水分充足的滋潤而茂密茁壯,綠玉般的竹林更顯得濕滑潤澤。冷泉的流水就像秋天的白露落下,又好似瓊珠滴落匯成了波浪。我駕乘的小舟橫渡這清澈碧綠的潭水,到達(dá)了對岸高聳的冷泉亭。我醉醺醺地借著酒興拂袖起舞,身影如同鸞鳥與鳳凰交舞的模樣,浩大的歌聲千萬不要讓水底的魚龍悲泣。這里的風(fēng)土景物本來應(yīng)該是我家鄉(xiāng)特有的,可恨的是,如今我卻流落江南,客居他鄉(xiāng)!
上一篇:辛棄疾《滿江紅·送湯朝美自便歸金壇》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