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高宗建炎三年(1129)作于岳州,時城中剛發生過大火,火后作者借居郡守王某后園君子亭居住,自號園公。詩詠園中海棠。
岳州(巴陵)背江朝湖,是多風的地帶,早春二月時春寒料峭時冷風尤甚。前二先寫早春二月的氣侯,“怯”即怯春寒也。
后二詠海棠。海棠為落葉灌木或喬木,《瓶史·月表》列為二月花盟主第一(其馀為玉蘭、緋桃),花朵簇生嬌美,未放時呈深紅色,開放后呈粉紅色或白色,品種甚多,有垂絲海棠、貼腳海棠等。本詩關鍵在于將海棠花置于寒風細雨中,同時予以人格化,就顯得出色了。首先,海棠為花,特宜細雨、尤宜春寒(楊萬里“晚寒正與花為地”),帶雨的海棠,因而也特別動人。作者詠海棠詩頗多,另一首寫道:“欲識此花奇絕處,明朝有雨試重來。”寫出了雨就寫出了海棠的德性。
詩言“不惜胭脂色”,是怯寒怕雨的“園公”有所不知、亦正意反說也。一位淡施脂粉的美女站在細雨之中,全然不顧、根本不覺風雨的存在,容易給人心事重重的印象。更有人說此詩寫出了一種不畏風寒的政治品格。讀者固不妨意逆,卻不必是詩人本意。
上一篇: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賦》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陳與義《傷春》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