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móu),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題解】《南鄉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原為單調,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五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注釋】1.京口:今鎮江。2.北固亭:即北固樓,在北固山上。3.有懷:有所懷念。這首詞懷念的是孫權,跟蘇軾懷念周瑜差不多。4.神州:指中國,此處指中原被金人占領的淪陷區。5.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6.悠悠:長遠悠久。7.兜鍪:即頭盔,此處借指士兵。8.坐斷:占據、割據。9.休:停止。10.曹劉:指曹操與劉備。11.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威武雄壯,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仲謀,孫權的字。
【串譯】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好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遠了。只有長江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當年孫權年輕時就做了三軍統帥,獨霸東南,堅持抗戰。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對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難怪曹操說:生子就應該像孫仲謀那樣啊!
【賞讀提示】這首詞的用意就是諷刺當時的朝廷無能,不但不能光復神州,連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作者生于南宋,國家已經偏安江南,所以借古喻今,頌揚孫權。從詞的結構來看,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嘆雄壯,意境高遠。上片首先一問一答:“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作者登上高高的北固樓,放眼望去,美好的神州風光牽發了他的聯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想到了國家盛衰,千古興亡,正好比悠悠東逝的長江水滾滾流不盡,令人惘悵感喟不已。這句化用了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不落痕跡,貼切自然。下片則縱懷遠古寄豪情,“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孫權為吳國之主時年方十九已統數萬軍隊,割據東南一方,連年抗擊敵人的進攻。“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這里用了《三國志》的典故: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生子當如孫仲謀”,又用了一個典故,隱含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不如當年的孫權。
全詞的基調應是激憤的,高揚的。節奏是宕開的,凝重的。抓住了“三問三答”,就抓住了此詞誦讀的特點。上下闕的字數、格局相等,不同的是開句一個是問語,一個是述語。誦讀上片應有登高壯懷之態,神州千古興亡悠悠事如長江之水滾滾流。起句“何處望神州?”就要用中強、中高的語勢,要“問”出去,“滿眼風光北固樓”再“答”進來,這是一放一收。“悠悠”兩字,從詞意上看應前靠,與“千古興亡多少事”更密致一些,但從藝術語言的表達來說,它卻是承前啟后,收上冒下句,起著上下句之間是黏連作用,表現得似斷非停更有味道。下片的“曹劉”兩字同樣如此。“不盡長江滾滾流”句要“起蕩”“甩開”,體現二二三的語節特點。下片完全是對孫權的溢美之詞。“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全詞的核心句,要用頓挫、語氣、節奏響鼓重錘地強收,將抬孫諷今的詞意推向極致。此詞自始句起,語勢就一直穩健走強,下片因有具體所贊所以比上片更強,至結末句達到最強。有意識地控制好氣息,堅持以氣托聲是完成誦讀的技術基礎。
【斷句頓挫建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推薦名句】1.不盡長江滾滾流。2.生子當如孫仲謀!
上一篇:《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