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原文】
今日天氣佳,清吹[1]與鳴彈。感彼柏下人[2],安得不為歡。輕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余襟[3]良以殫[4]。
【注釋】
[1]清吹:管狀樂器。
[2]柏下人:墓中人。
[3]襟:襟懷。
[4]殫:盡。
【譯文】
今天的天氣很好,伴隨管樂和彈奏之聲。我感慨于長眠地下的人,人生怎可不及時行樂?一首清歌抒發新的音樂,而新焙的綠酒可使人展開笑顏。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事情,今天就已經盡興了。
【賞析】
公元405年,詩人最后一次開始歸隱,這首詩就作于次年,盡管“??炙敝?,零落同草莽”,每天都要“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但還能夠自給自足,在亂世中過著小康生活。
首先詩人交代了環境,“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這種方法即使在詩歌中也是很常見的。接著點出寫作的因由:“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备锌陂L眠地下的人,為什么不及時行樂呢?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曹操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詩人認為怎樣做才能不枉費時光呢?“輕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這是一個對仗,動詞“散”“開”即“發散”“展開”,給人舒展輕盈的感覺。作者的心情是明快的,全然沒有《乞食》中“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的悲涼。而結尾“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殫”,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事情,今天就已經盡興了。則給讀者展現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畫風。
面對逝者,陶淵明在這首詩中,似乎沒有真正體悟生死,一如清明節時,人們輕快地去踏青,而紀念死者的意義不是那么唯一。所以,雖是寫去墓地,《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還是清新明快的。
上一篇:陶淵明《蠟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