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日
【原文】
風雪送馀運[1],無妨時已和。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2]。我唱[3]爾言得[4],酒中適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5]有奇歌。
【注釋】
[1]馀運:歲暮。
[2]佳花:指梅花。
[3]唱:詠詩。
[4]言得:稱贊推賞。
[5]章山:疑有虛實兩指。江西南城縣東北五里有章山,此處是實指;《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章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美石。”這是虛指。
【譯文】
風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但這不妨礙天氣開始融和。門前兩邊種著梅花與柳樹,一剪寒梅在寒風中盛開。我歌唱寒梅似乎在贊賞,濁酒中愜意何其多!談不上飲酒作樂有多么愉悅,那章山曾聆聽過清奇的雅歌。
【賞析】
“蠟(zhà)日”,古代年終大祭萬物。此詩作于公元421年,與《述酒》作于同年,陶淵明五十七歲。能看得出,詩人心情很好。
“風雪送馀運,無妨時已和。”馀運,歲暮,也包括了家國之思。于家,他是一個貧士;
于國,詩人只能眼看著宋武帝劉裕逼死晉恭帝司馬德文。這些家難國殤,作者希望風雪把它們送走。“無妨時已和”,這些消極的事物并不妨礙氣溫開始上升,不妨礙作者的心逐漸溫暖起來。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佳花,梅花。梅花燦然開放,和柳色一起迎來春天。“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作者高興地唱歌,想象得到梅花的贊許。結合《述酒》,作者對于自己東晉遺民的行為持肯定的態(tài)度。這種情緒應該是悲大于欣的,可能作者心中,一座圣殿沉淪了,此時,多少有一份“欲將沉醉換悲涼”的意味。
最后,“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章山,離作者故鄉(xiāng)不遠的一座不出名的山,不過也有可能寫廬山。所以應該借用了《山海經》的典故。不知是有心還是巧合(如果有心,作者的用筆應該很深),“又東三十里,曰章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美石”,而在五行之中,晉朝恰屬金德。
上一篇:陶淵明《榮木并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