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原文】
群芳過后西湖好①,狼藉殘紅②,飛絮蒙蒙③,垂柳闌干盡日風④。
笙歌散盡游人去⑤,始覺春空,垂下簾櫳⑥,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①群芳過后:指百花凋零之后。群芳:指各種美麗芳香的花草。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水和諸水匯流處。
②狼藉(jí)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狼藉:一作“狼籍”,形容散亂的樣子。殘紅:指落花。
③蒙蒙:形容細雨迷蒙的情景。一作“濛濛”。
④闌干:一作“欄干”。縱橫交錯、參差錯落的樣子。盡日:整日。
⑤笙歌:此指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
⑥簾櫳(lóng):窗簾和窗欞,也泛指門窗的簾子。
【譯文】
雖說是在百花凋零之后,但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美好,凋落的花瓣輕盈散亂,如同飛絮飄落一般迷蒙一片。楊柳低垂交錯,整天隨風輕拂著湖水。
悠揚的笙簫歌聲漸漸平息,游人也都盡興離去,這時才開始覺得春天一片空寂。回到居室,垂下窗簾準備休息,忽然看見蒙蒙細雨中,有一雙燕子匆匆飛歸。
【賞析】
本詞約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來到西湖游玩,即興而作《采桑子》十首,這是其中一首。
本詞寫暮春倚欄觀湖游興之感,描寫了潁州西湖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面貌,抒發了作者寄情湖山風光的悠然情懷。詞中雖然是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明麗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美好,表達了自己對西湖風光的喜愛,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上闋寫暮春時節,群芳凋謝之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下闋寫眾人歸去之靜。“始覺春空”,表達了作者惜春戀春的復雜而又微妙的心情。
全詞清新雋秀,以獨特的審美情趣,體現出作者心中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與眷戀。詞以“細雨雙燕”狀寂寥之況,反襯之中,使感情更加含蓄,而且真切動人。
上一篇:歐陽修《采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