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說明人與人是不同的。有句古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說明人的志向有大有小。還有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更是說明人與人相處要講策略。當然,“道”在這里的含義可以非常廣泛,既可指人生志向,也可指思想觀念、學術(shù)主張等。
歷史上,“齊景公逼走孔夫子”的故事,就是用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道理。
魯國重用孔子后,國政大治,百姓殷實。齊景公為此深感憂慮,便對大夫黎彌說:“自孔子相魯以來,魯國日益強大,對我國的威脅極大,這該如何是好?”
黎彌沉思了一會兒說:“想辦法逼走孔子,魯國失去孔子,必然孱弱如初。這叫作釜底抽薪。”
齊景公問:“孔子在魯國正受寵走紅,怎樣才能逼走他?”
黎彌把自己的計策說了出來:“俗語說,飽暖生淫欲,貧窮起盜心。今日魯國太平了,魯定公必有好色之念。如果選一群美女送給他,讓他日日夜夜在脂粉堆里打滾。一本正經(jīng)的孔子還能誠心輔佐他嗎?他們君臣還能像過去一樣親密無間嗎?這樣一來,保管把孔子氣走,那大王不是可以安枕無憂了嗎?”
齊景公連稱妙計,令黎彌挑選80名美女,教以歌舞,授以媚容。隨后將這些美女和120匹寶馬良駒送到了魯國。
齊國的使者見到魯定公說明來意后,馬上讓美女們表演。只見這些美女搖臂擺臀,巧笑媚視,輕歌曼舞,魯定公樂得神蕩魂飄,不能自已。
“大王再看看我?guī)淼哪切┝捡R吧?”齊國使者說。
魯定公此時的心思全在美女身上,不耐煩地說:“不用看了,這些美人我還沒瞧夠,還提什么良馬!”
自這天起,魯定公“芙蓉帳底度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
孔子見魯定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十分憂心。他幾次想說服魯定公,但毫無效果。孔子感到自己的抱負無法在魯國施展了,于是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去了。
孔子最早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說明在交往處世中,理想、信念、價值觀不一致的人,交不到一起。中國古話還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話,“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形象地說明了人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不能為伍的道理。
晉國范某有個名叫子華的兒子,他在一群門客的擁戴下,成為遠近聞名且受晉王寵愛的人物,他雖不為官,其影響幾乎比三卿大夫還大。
禾生和子伯是范家的上客,他們有一次外出在老農(nóng)商丘開家借宿,半夜談起子華在京城里的作為。商丘開從窗外聽見后,眼前頓時閃過一線光明,既然范子華如此有能耐,干脆找他求個吉祥。第二天,他用草袋裝著借來的干糧,進城去找子華。
子華家的門客都是些富家子弟,他們衣著綢緞、舉止輕浮、出門車轎、目空一切。當商丘開這個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的窮老頭走來時,他們都投以輕蔑的目光。商丘開沒見過大世面,說了聲來找子華,就往里走。沒想到他被門客拽住,又推又搡、肆意侮辱,但他毫無怒容,門客只好帶他去找子華,說明來意后,商丘開被暫時收留下來。可是,門客們?nèi)匀皇怪鞣N花樣戲弄他,直到招式用盡,興味索然。
有一次,商丘開隨眾人登上一個高臺,不知是誰喊道:“如果有人能安然跳下去,賞他100兩銀子。”商丘開信以為真,搶先跳下去,他身輕如燕,翩然著地,沒傷著一點身體,拿到了100兩銀子。門客們認為這是偶然,并不驚奇。
事過不久,有人指著小河深處說:“這水底有珍珠,誰拾到了歸誰。”商丘開又信以為真了,他潛入水底果然拾到了珍珠,此后,門客們再也不敢小看他了。
子華也給了他同別的門客一樣游樂、吃酒肉和穿綢緞的賞賜。
有一天,范家起了火,子華說:“誰能搶救出錦緞,我將依數(shù)重賞。”商丘開毫無難色,在火中鉆出鉆進,安然無恙,范家的門客看傻了眼,連聲謝罪說:“您原來是個神人,就當我們是一群瞎子、聾子和蠢人,寬恕我們的過去吧!”
商丘開說:“我不是神人,過去我聽說你們本領(lǐng)大,要富貴必須按你們的要求毫不含糊地去做,現(xiàn)在才知道我是在你們的蒙騙下莽撞干成了那些冒險事,回想起來,真有點后悔。”說完,商丘開毅然離開了。
這個故事說明,為了潔身自好,對朋友和密切交往的人不能不精心地做出選擇。只有選擇志同道合、志向高遠的朋友交往,才能對自己的修養(yǎng)和人格大有裨益。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這是政治態(tài)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于學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于學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這是思想觀念、學術(shù)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明代蘇浚則將朋友分為四種:“道義相砥,過失相規(guī),畏友也;緩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遂,昵友也;利則相合,患則相傾,賊友也。”形象講述了畏友、密友、昵友、賊友的劃分。對此,南懷瑾也反復(fù)強調(diào)交友要選擇,要多交益友、畏友、密友,不交損友、昵友、賊友。
清代馮班認為:交朋友的作用及影響有時比老師的作用及影響還大,因為這種影響和作用是習氣相染、潛移默化的,久而久之人會不知不覺地受其影響。
《孔子家語》中說:“與君子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小人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所以人們在交友時,尤應(yīng)注意謹交友、慎擇友的古訓,要牢記“道不同,不相與謀”的道理。
上一篇:南懷瑾《追求高尚的美德》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