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①
【題解】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秋于夔州,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詩作。當時安史之亂已平息,但各地割據(jù)勢力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但嚴武病逝后又失去依靠,只好離開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遠眺之時不禁百感交集。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詩前半部分注重寫景,后半部分側重抒情,巧用傳神會意,促使讀者以想象補充??梢姶嗽娫趯懛ㄉ溪毦咛厣?,默然使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躍然張上。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②,渚清沙白鳥飛回③。
無邊落木蕭蕭下④,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多病獨登臺⑥。
艱難苦恨繁霜鬢⑦,潦倒新停濁酒杯⑧。
【注釋】
①登高:這里指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進行,但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也有農(nóng)歷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風俗。
②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凄厲的叫聲。
③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兀夯匦?。
④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
⑤萬里:指遠離故鄉(xiāng)。常作客:長期漂泊客居他鄉(xiāng)。
⑥百年:這里借指晚年。
⑦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繁霜鬢:增多了白發(fā)。
⑧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按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
【譯文】
九月九日登上高處,感覺到風勢疾勁有力,不免有一絲涼意,遠處長江三峽中不時傳來猿猴凄厲的哀號,清澈浩蕩的江水中,露出一塊布滿白色沙子的小洲,鳥兒們悠閑地在小洲的上空盤旋飛舞。
遙望遠方,無邊無際的樹葉被急風搖落,發(fā)出“颯颯”的聲音,似有萬般不舍,令人心生憐惜,低頭俯視,只見一望無際的長江之水滾滾而來,奔流不息。
看著眼前如此蒼涼的秋景,不禁感慨我自己,竟遠離故鄉(xiāng)萬里漂泊,常年流離客居在外,如今,已過半百之年卻又疾病纏身,依舊困苦不堪,只能拖著沉重的腳步獨自登上了高臺。
自嘆一生歷盡艱難坎坷,為自己的悲苦命運和國運深感遺憾,不知不覺中白發(fā)如霜爬滿了雙鬢,重陽登高時節(jié),按例應當飲酒唱和,可頹廢失意的我因肺病已經(jīng)停止了飲酒,只可惜此后再也不能借濁酒消愁了。
上一篇:杜甫《登樓》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白絲行》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