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擊柱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蒼海。
《行路難》系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樂府解題》云“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李白此詩作于離開長安之時,有系于開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長安困頓而歸時所作;有系于天寶三載(744),謂是賜金放還時作。參照《梁園吟》、《梁甫吟》二詩,與此結尾如出一轍,故以前說為允。
詩從高堂華宴寫起,可能是餞筵的場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韓晉明好酒縱誕,招飲賓客,一席之費,動至萬錢,猶恨儉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將進酒》“烹羊宰牛且為樂”那樣的盛宴,然而接下來卻沒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酒興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這個動作,表現的是一種說不出的悲憤和失落,“拔劍擊柱”這一動作,更增加了這種感覺。“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現。于是詩的前四句就有一個場面陡轉的變化。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寫景,但這是象征性的寫景。它象征的是李白一入長安,滿懷壯志,卻備受坎坷,沒有找到出路。具體而言,“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以橫渡大河、攀登高山來象征對宏大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滿山”則是以嚴酷的自然條件來象征在政治上遭受的阻礙和排斥。兩句既交待了“心茫然”的原因,又起到點醒題面的作用。以下一轉,連用兩個典故,一是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時曾在渭水之濱釣魚,一是伊尹在輔佐成湯之前曾夢見自己乘舟從紅日之旁駛過。顯然又是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時來運轉,一騁雄才。這四句中詩情又經歷了一次大的起落。
以下詩情再一次由浪峰跌至深谷,而且是一連串兒幾個短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詩人仿佛走到一個歧路的路口上,不知道該怎么走,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這與前文“拔劍擊柱心茫然”相呼應,表現了理想破滅,陷入迷惘。而最后兩句卻又振起音情,沖決出迷惘:“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全詩在音情上大起大落,充分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盡管幾度陷入悲憤,但結尾卻奏出了最強音。所以雖然寫的是《行路難》,卻自有豪氣英風在。詩中拉雜使事,長短其句,也是太白慣用伎倆。
上一篇:李白《渡荊門送別》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李白《靜夜思》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