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驕傲,要謙虛
南懷瑾認為,謙虛謹慎是每個社會人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能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
孔子一向注重對謙虛謹慎這一品格的培養,還經常對弟子言傳身教。
一次,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里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形體傾斜地放在祠廟里。在那時候把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么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誡自己,如‘座右銘’一般用來伴坐的器皿。”
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說著,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里面倒水試試看吧!”
學生們聽后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會兒,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里的水流盡了,又傾斜了,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里。
這時候,孔子便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道:“唉!世界上哪里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
這就是教育我們,驕傲自滿的人正如這個因太滿的水器一樣會傾覆翻倒,因此,做人一定要低調、謙虛謹慎,不驕傲自滿。
謙虛謹慎永遠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人之不幸,莫過于自滿。”“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敗于縱。”
李時珍因為《本草綱目》而流芳后世。然而,《本草綱目》之所以能寫得如此精確,卻與李時珍的謙虛不無關系。李時珍為了弄清一些藥物的作用及生長情況,他除了親自品嘗、走遍許許多多山川外,還虛心地向各地的藥農請教。也許,如果李時珍當時不去向藥農請教,《本草綱目》的成就和價值就不會有今天這么大。
一個人不論從事何種職業,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干。因為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滿,否則,驕傲自大就會滿足現狀,停步不前,不學無術。
從前有兩個小和尚,一個姓黑,一個姓白,為了拜師學藝,做進一步的修煉,他們討論各自分開去尋求名師。同時,他們倆也約定好,10年后的今天,他倆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碼頭,不見不散。
歲月如梭,10年一晃就過去了!兩人依約回到渡船碼頭見了面,白和尚問黑和尚說:“黑老大!你的功夫一定很精進,你老兄練就了什么絕活呢?”
黑和尚很自豪地說:“我拜了一位達摩禪師的傳人為師,練就了‘蘆葦渡江’的無上功夫,現在就讓你開開眼界!”說完后,立刻摘下一根蘆葦草,丟入江中,乘著蘆葦草渡江而過。等白和尚也跟著其他的人坐著渡船過江,兩人剛一碰面,黑和尚就很得意地向白和尚說:“白老弟,你看如何?偉大不偉大?你老弟練了什么無上的功夫?趕快也露一手,讓咱家瞧一瞧!”
白和尚很不好意思地左瞧瞧右瞧瞧,才低聲地說:“我好像什么都沒有練,咱師父教咱每天只管認真地吃飯,認真地睡覺,專心一意地當和尚,連敲鐘念經都要很專一,萬般事情努力去做,而后一切隨緣而行!咱師父說這是無上的‘智能與心法’,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黑和尚聽了之后,哈哈大笑,沒好氣地大聲說道:“這也算是功夫?你這10年都白混了?”
白和尚聽了這話后,先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然后正經八百地問黑和尚:“黑大哥,你還練了其他功夫嗎?”
黑和尚不屑地瞄了白和尚一眼,回問白和尚說:“老弟啊!難道我用10年的時間,練就達摩神功的‘蘆葦渡江術’還不算精進嗎?”
白和尚搔了搔頭,回答:“黑大哥,你是很厲害!可是我只要付給船夫3文錢就可以渡江,為什么你要花10年的時間去練‘蘆葦渡江術’呢?難道你的10年功夫只值3文錢?”
黑和尚當場愣住了,哭喪著臉,一下子不知如何作答!
“要是沒有船呢?”黑和尚的師父不知何時來了,他突然朗聲說道。
這回白和尚語塞了。
世上沒有無用的功夫,人不能狂妄自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應該以謙虛的心態看待自己和別人,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很快進步。
上一篇:南懷瑾《不要虛度了青春年華》
下一篇:南懷瑾《嚴于律己,寬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