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南懷瑾認為,如果社會中人人爭權奪利,好居人上,并為此不擇手段,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紛爭、猜忌、動蕩而不安寧的社會,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不能正常發展,也談不上愉快幸福。反之,人們若能謙恭禮讓,誠懇待人,這個社會就會和諧,人們就會愉快、幸福。
謙讓、禮讓,是德的主體,禮的主體,一人讓,從而會帶動人人讓,古人崇尚禮讓正是表現了這種追求?!?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zhiyan/lz/"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老子》中說“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胺蛭ú粻?,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說:有功而不要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失去。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爭得贏他。這些話確實體現了中華民族“禮”的深邃智慧與博大的胸懷,也是一個人健全的人格和應具備的品質。
林則徐有一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迸c人相處,有一分退讓,就受一分益;吃一分虧,就積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驕,就多一分挫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災禍。謙讓以功,謙讓以利,謙讓以位,這是個人品質層次高的表現,這種品德使國家安,人民安,也會為自己贏得世人的尊重。
南懷瑾無論在何種場合總是告誡人們處事要懂得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的智慧。他認為君子以讓人為上策。一個人,在有成就時能讓功于他人,就能讓他人心存感恩;吃虧于自己,好處于他人,自然就能得到人心了。
清朝的年羹堯早期仕途一路順暢,1700年考中進士,入朝做官,升遷很快,不到十年成為重要的地方大員——四川省長官。這個時期是清朝西北邊疆多戰事的時期。當時康熙重用年羹堯,就是希望他能平定與四川接近的西藏、青海等地叛亂。年羹堯也沒有讓康熙失望。
在1718年參與平定西藏叛亂的過程中,年羹堯表現出了非凡才干。他當時負責清軍的后勤保障工作,他熟悉西藏邊疆的情況,與清軍中滿族、漢族將領的關系都處得不錯;雖然運送糧餉的道路十分艱險,但是在年羹堯的努力下,清朝大軍的糧飼供應始終是充足的,從而為取勝創造了條件。因此,第二年年羹堯就被康熙皇帝晉升為四川、陜西兩省的長官,成為清朝在西北最重要的官員。
這一年九月,青海地區又出現叛亂。這一次朝廷任命年羹堯為主帥前去鎮壓。出兵前,年羹堯突然下令:“明天出發前,每個士兵都必須帶上一塊木板,一束干草?!睂⑹總兌疾幻靼走@是為什么,又不敢問。第二天進入青海境內,遇到了大面積的沼澤地,隊伍難以通過。這時年羹堯下令將干草扔進沼澤泥坑中,上面鋪上木板,這樣,軍隊就順利而快速地通過了沼澤。這沼澤本是反叛軍隊依賴的一大天險,認為清軍不可能穿過沼澤,哪想到突然之間年羹堯的大軍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一時驚慌失措,很快就被打敗。
又一次,夜晚宿營,半夜時突然一陣風從西邊吹來,很快便停了。年羹堯發覺后立刻叫來手下將軍,命令他帶上幾百名精銳騎兵,飛速趕往軍營西南的密林中捕殺埋伏的敵人。手下來不及多想,帶上兵馬就去了,果然在密林中發現埋伏的敵人,便將他們全部殲滅了。手下百思不得其解,問他是如何知道密林中有伏兵,年羹堯笑笑說:“那風一陣子就突然沒了,應該不是風而是鳥飛過的聲音。半夜鳥不應該飛出來,一定是受到了人的驚嚇。西南十里外密林中鳥很多,所以我料定敵人在那里埋伏?!笔窒侣犃瞬挥砂蛋灯鹁?,年羹堯之多謀善斷、能征善戰可見一斑。
年羹堯不僅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而且由于年羹堯從小就對雍正忠心耿耿,即位后的雍正更加信任年羹堯。西北地區的軍事民政全部由年羹堯一人負責,在官員任命上雍正也常聽年羹堯的意見。雍正不僅對年羹堯本人而且對他全家也很關照,年家大大小小基本都受過雍正封賞。
但是,隨著權力的日益擴大,年羹堯以功臣自居,變得目中無人,經常為了和其他大臣的一點私利鬧得滿城風雨。他一出門威風凜凜不算,他家一個教書先生回江蘇老家一趟,江蘇一省長官都要到郊外去迎接。一次他回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到郊外去迎接他,他對這些人看都不看,顯得很無禮。他對雍正有時也不恭敬,時常以軍功自居,一次在軍中接到雍正的詔令,按理應擺上香案跪下接令,但他就隨便一接了事,有人報告雍正后,令雍正忍無可忍。
1726年初,年羹堯給雍正進獻賀詞時,雍正以年羹堯把話寫錯,贊揚的語言成了詛咒的話為由,抓了年羹堯,此后又羅列了多條罪狀,將他徹底打倒。最后雍正令年羹堯自殺了。
許多人在取得成就時,不懂得謙虛,只知道夸耀自己,甚至居功自傲,攬功于身,這樣的人其實是很愚蠢和很膚淺的,容易為自己招致禍患。老子曾說,上善若水,而南懷瑾也很推崇水與世無爭的寬容和謙和、功成而不倨傲的謙虛品德,他說,低調做人,仁心對人,像水一樣不爭,這才是真正具有了高尚的情操。
上一篇:南懷瑾《正己思想,以身作則》
下一篇:南懷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