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鄧王二十弟從益[1]牧宣城[2](且維輕舸更遲遲)
【原文】
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3]。
浩浪侵愁光蕩漾,亂山[4]凝恨色高低。
君馳檜楫[5]情何極,我憑闌干日向西。
咫尺[6]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
【題解】
這首詩是送別鄧王從益出鎮宣城時所作。鄧王名從益,在同父之子中排行第二十六,因而題目中的“二十”當為“二十六”之誤。據《全唐詩》注:“后主為詩序以送之,其略云:秋山滴翠,暮壑澄空。愛公此行,暢乎遐覽。”李煜這首詩以兄長和國君的身份對胞弟諄諄教誨,足見手足情深。
【注釋】
[1]鄧王二十弟從益,即從鎰,元宗第八子,李后主弟,任鄧王。《五代史》、馬令《南唐書》作“從益”,陸游《南唐書》《唐余紀傳》作“從鎰”,二者實為一人。李煜在送別從鎰出鎮宣州時曾作《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御筵送鄧王》《送鄧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二詩一文,表達兄弟之情。馬令《南唐書》里指出《送鄧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乃本詩的序。《唐詩鼓吹》卷十收錄該詩時題為“鄧王二十弟”,《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全唐文新編》第一部第二冊卷一百二十八收錄詩序,作“鄧王二十六弟”,未知孰是,姑并存之。
[2]牧宣城: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刺史。
[3]解(jiě)攜:分手,離別。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異縣驚虛往,同人惜解攜。”
[4]亂山:群山。
[5]檜楫(guì jí):檜木作的船楫。檜木芳香,以示美好。
[6]咫尺:形容距離近。
【譯文】
送別的酒喝了一遍又一遍,還沒有把人送走,那就再喝一遍吧,兄弟情深,不忍分別。從益乘坐的船隨波浪蕩漾,那反射出來的波光就像無限的離愁別緒。極目遠望,船已經被亂山遮住了,只能看到那高高低低的峰巒,直到太陽落山。好在弟弟去的宣城離金陵并不遠,兄弟二人很快便能重逢,所以心里不必滿懷悲傷。
【賞析】
詩中“浩浪侵愁光蕩漾,亂山凝恨色高低”兩句,表達含蓄,不滿浩浪和亂山擋住了自己的視線,看不到弟弟遠去的船只,因而覺得波光山色都是愁。“我憑闌干日向西”,直白地寫出目送弟弟離去的時間之長,可以看出對弟弟的無限疼愛之情。結句“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凄凄”既有惜別之意,還有寬慰之語,包含的感情眾多。總之,這首詩是一首送別佳作,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上一篇:李煜《落花(鶯狂應有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阮郎歸(東風吹水日銜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