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行平水道中①
老去人間樂事稀,
一年容易又春歸。
市橋壓擔莼( chún)絲滑②,
村店堆盤豆莢肥。
傍水風林鶯語語,
滿園煙草蝶飛飛。
郊行已覺侵微署,
小立桐陰換夾衣③。
注釋
①“平水”,陸游家鄉(xiāng)浙江紹興以東四十里,以產(chǎn)茶著稱。
②“莼”,一種水生草本植物,春天時嫩葉開始入菜,夏季時大量繁衍,可食用。
③“桐陰”,梧桐樹陰。
賞析
陸游除創(chuàng)作大量憂國憂民的詩篇之外,也寫了不少富有生活情趣的閑適之作,這首《初夏行平水道中》便是一例。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陸游65歲時, 以“嘲詠風月”的罪名被罷官回到山陰故居,本詩即寫于晚年閑居期間。初夏的一天,詩人出東南郊向平水,欣賞江南初夏的美景。
首聯(lián)先是抒發(fā)人生感慨,人越老,生活中樂事也越漸稀少。時間一年年過去,今年的春天又結(jié)束了。頷聯(lián)寫江南集市的清麗風光,橋上莼絲擔,路旁小酒店。莼菜是江南多年生的水生植物,有茆、水葵、鳧葵、馬蹄草等別稱。《世說新語·言語》有一個典故描繪莼菜之美:“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特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王武子是太原晉陽人,他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是羊酪,并以此向陸機夸耀:“你們家鄉(xiāng)有什么美味可和這羊酪相比?”陸機答以不加鹽豉(加了鹽豉味更鮮美)的“千里莼羹”就勝似它。陸機家在松江府,為江南故里。另外《世說新語》還記載,張季鷹在洛,見秋風起,想起家鄉(xiāng)的莼菜羹、鱸魚膾,就發(fā)起牢騷:“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竟然辭官命駕歸鄉(xiāng),可見莼菜是江南的美味。在這橋畔村頭,酒店自然是少不了的。江南村俗,水煮豆英,用以佐酒。村店中常可以見到用粗瓷碟子堆起幾盤以招徠顧客。頷聯(lián)頗能表現(xiàn)時令特點與江南水鄉(xiāng)的地方特色。
頸聯(lián)轉(zhuǎn)而寫初夏清新明快的自然風光:林中隨風傳來黃鶯鳴叫,如煙碧草上蝴蝶翻飛,好不熱鬧,不說“鶯語”、“蝶飛”,而是動詞疊用,“鶯語語”、“蝶飛飛”,這樣寫來更有親切之感,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愉悅心情。尾聯(lián)寫雖然是初夏,但走得時間長了,還是感到暑氣侵人。于是詩人便在梧桐樹陰下?lián)Q下了夾衣,寫生活瑣事,極富情趣。
上一篇: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其三)①》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