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原文】
風回小院庭蕪綠[1],柳眼春相續[2]。憑闌[3]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4]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罍在[5],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6],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7]。
【題解】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唐教坊曲名。此調最初是歌詠西楚霸王項羽寵愛的虞姬的,后來成為詞牌名。本詞是李煜被俘后所做,反映了他被俘后在汴京的真實生活。《默記》中記載:“后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伎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由此可知,李煜被俘后,還是有樂工相伴的。詞中充斥著怨愁情思,表面上是在傷春,實際上是在抒發懷舊之情。
【注釋】
[1]風回小院:春風又吹到小院。庭蕪:庭草。
[2]柳眼:柳芽。李商隱《二月二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花俱有睛。”春相續:承前“風回小院”,指春天跟著回來了。
[3]憑闌:靠著欄桿。
[4]竹聲:風吹竹動之聲。
[5]笙歌:泛指奏樂唱歌。尊罍(léi):尊和罍,酒器。
[6]燭明香暗:蠟燭高燒,薰香幽幽。畫樓:雕飾華麗的樓房。
[7]滿鬢清霜殘雪:鬢發白如霜雪,喻指人已衰老。思難任:憂思難以承受。
【譯文】
當春風又吹到小院時,吹綠了庭間的草,吹出了柳樹上的嫩芽,春天也跟著回來了。依靠著欄桿好半天,獨自一人沉默無言,聽著風吹竹動的響聲,看到空中的新月,宛如當年的光景。
有美妙的歌舞和美酒佳肴助興,池面上的冰剛解凍。蠟燭高燒,薰香幽幽,住所在連綿重疊的屋宇深處。夜深人靜時,攬鏡自照,卻發現鬢發斑白,愁思難以承受。
【賞析】
可以將此首詞與其另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放在一起對照著讀,二者同是寫囚徒生活、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字里行間都浸透著怨恨之情。
“風回”兩句,通過“風回”“庭蕪綠”和“柳眼”(柳發新芽)三個物象,勾勒出春回大地的景象。東風一吹,先是庭草生綠,再是柳發新芽,故說“春相續”。“憑闌”兩句,寫到自身,身為階下囚,面對這大好春光,不喜反悲,回顧往昔種種。“半日獨無言”,言“憑闌”之久,追思過去,故有“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之句。風吹竹韻,新月如鉤,是景語,加上“似當年”,便突出景中的情,但已經物是人非。
“笙歌”兩句,寫詞人仍然沉浸在追憶之中,遙想當年笙歌侍宴,尊罍美酒,也在“水面冰初解”的初春。結兩句又回到現實,回望小樓,“燭明香暗”,夜色已深,對鏡自照,發現自己已是兩鬢生雪,漸漸衰老了。“思難任”一語,凄婉之極。
詞里把美麗的景色與詞人未老先衰做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突出了人物復雜矛盾的心理狀態。除此之外,還有過去與現實的對比,上下段結句也正好形成今昔對比。
上一篇: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