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早梅》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原文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注釋
迥:遠。
楚:宗元所在永州,古屬楚地。
朔吹:北風吹。
滋:增加。
萬里贈:指捎一枝梅花贈給遠方的友人。南朝宋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給予范曄,并贈詩曰:“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杳杳:遙遠。
寒英:指梅花。
坐:徒然。
銷落:凋謝,散落。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六百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詩歌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譯文
早梅在高高的枝頭綻放,遠遠映照著湛藍的楚天。
夜晚北風吹來陣陣暗香,清晨濃霜增添潔白一片。
想折一枝梅花寄贈萬里之外,無奈山重水復阻隔遙遠。
眼看寒梅即將零落凋謝,用什么安慰遠方的友人?
賞析
在“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謫至偏遠落后的永州,但是他并未因為政治上遭受打擊而意志消沉,相反,在與下層人民的接觸中,他更深刻地認識到官場的黑暗腐敗,更深切地了解到人民的痛苦與希望,因而更加堅定了他對理想的追求。這首《早梅》詩就是在這種思想狀況下寫成的。
第一、二兩句是描寫梅花的外在之形,“早梅發高樹”,起句直寫梅花,筆姿飛揚,醒人耳目。一個“發”字極富神韻,不僅寫出梅花綻開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種“能開天地春”的生機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其背景高遠廣闊的碧空,不僅映襯著梅花的色澤,更突出了它的雅潔和不同凡俗。高樹,既是實寫,又是詩人心中意象的再現,自喻行高于時人,并與下句“迥映楚天碧”緊相粘連,構成情景融和的意境。這兩句詩言辭簡潔而情波蕩漾,深寓著詩人對早梅的贊嘆。“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兩句進一層刻畫早梅內在的氣質。盡管北風吹打、嚴霜相逼,梅花仍然在寒風中散發著縷縷芬芳,為濃霜增添潔白的光澤。這兩句詩一寫“香”,一寫“色”,集中地寫出早梅傲視風霜、力斡春回的風格。
下面四句由詠物而轉入抒懷,進而推出新意。當詩人看到早梅綻放的時候,不禁懷念起遠方的友人來,于是借物抒懷:“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往事如潮,涌上心頭。他極想折一枝寒梅贈予友人,聊以表達慰勉的情意??墒寝D念一想,萬里迢迢、山水阻隔,這是無法如愿的。柳宗元被貶永州后,“罪謗交織,群疑當道”,“故舊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訊,在寂寞和孤獨中艱難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親友們??!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親友們遠在萬里之外,是根本無法送到的。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為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透過字里行間,人們不難體會到詩人那種悵惘不平之情。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這兩句詩緊承上兩句而發,含有更深一層的意義。詩人意識到,由于關山阻隔、時日過久,梅花勢將枯萎凋零,于是喟嘆“我將用什么去慰問遠方的友人呢?”柳宗元從梅的早開早落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境遇,不禁憂從中來。柳宗元憂梅之早開早落,實為自我勉勵、自我鞭策。
這首《早梅》語言平實質直、不事藻飾,意脈若隱若現,藝術美和人格美融和合一,形式質樸、感情淳樸,流露出詩人高潔、孤傲的情志。
知識鏈接
柳宗元認為,育人和種樹的道理是一樣的,育人同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著主觀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預和灌輸。他提出“交以為師”的主張,即師生之間應與朋友之間一樣,相互交流、切磋、幫助,在學術研討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單純的教導與被教導的關系。柳宗元的“師友說”是傳統師道觀中具有很大影響的一種學說,尤其是在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中,更有借鑒意義。
上一篇: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