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齧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作于元和十年(815)夏初至柳州貶所時。同年被召還京改貶的,還有“八司馬”剩下的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四人,各被改貶為漳(今屬福建)、汀(今福建長汀)、封(今廣東封開)、連(今廣東連縣)州刺史。詩即寄贈四人之作。
首聯(lián)寫登高望遠,興起愁思。大荒指遼闊的原野或邊遠之地,“高樓”與“大荒”互形,則高益高、遠益遠,境界尤為莽蒼,尤能興起心事之浩茫;柳州下臨潭水(即今柳江),“海天”實是江天,乃夸張愁思之漫無邊際。兩句境界宏大闊遠,工于發(fā)端。
次聯(lián)點明乃風雨登樓,一倍增其愁情。“芙蓉”、“薜荔”,擷芳于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以譬君子;“驚風”、“密雨”以譬小人;“飐”而曰“亂”、“侵”而曰“斜”,以譬政治迫害,顯有主觀感情色彩;而取象盡出眼前景,故喻義如水中著鹽,不見痕跡。就寫景言,這兩句是近景。
三聯(lián)寫遠景,仍具比義。何焯云:“嶺樹句喻君門之遠,江流句喻臣心之苦”,乃就系心君國立言;從寄贈角度看,則心馳神往,而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漳、汀、封、連四州殆不可見,相思愁腸遂有如九曲之江水。
末聯(lián)抒發(fā)感慨。言南中交通不便,不要說互訪不易,連互通音信也很困難。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先下“共來”二字,然后再以“猶以”反跌,以啟各散五方之意,由此收到了沉郁和唱嘆的效果,形象地表現了他的九曲回腸。
同為唐人七律名篇,此詩與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不同,韓詩主情事,而此詩主情景,所以在表情上韓詩顯、此詩隱。全詩六句寫登樓,氣勢開闊,景色蒼涼,興中有比;末二寄人,感情沉郁。至于一氣揮斥,則與韓詩并無二致。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柳宗元《江雪》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