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蔡子華
故人送我東來時,手栽荔子待我歸。荔子已丹吾發(fā)白,猶作江南未歸客。江南春盡水如天,腸斷西湖春水船。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1]。霜髯三老[2]如霜檜,舊交零落今誰輩[3]?莫從唐舉[4]問封侯,但遣麻姑[5]更爬背。
【注釋】
[1]“想見”二句:寫故鄉(xiāng)物產(chǎn)富饒。青衣江:大渡河支流,在樂山草鞋渡與大渡河匯合。
[2]三老:指蔡子華、楊君素、王慶源三位故鄉(xiāng)老友。蔡子華向蘇軾求詩,蘇軾寫了這首詩,并要蔡轉(zhuǎn)楊、王二人看,故詩中提到他們。
[3]誰輩:誰做伴?輩:同輩,可做伴的人。
[4]唐舉:戰(zhàn)國時看相的人。秦國丞相蔡澤早年曾請?zhí)婆e看相,唐舉仔細(xì)看后笑著說:“我聽說圣人不看相,大概就是你這樣的人吧?”
[5]麻姑:傳說中的仙女,手指像鳥爪。東漢人蔡經(jīng)說,背癢時用麻姑的手搔背,一定很好。這里連用兩個姓蔡的人的故事,是告訴子蔡子華,自己不求高官,只想過閑適生活。
【譯文】
老朋友送我沿江東下,外出做官,親手種下荔枝,等我早日回還。荔枝已結(jié)出紅色果子,我也頭發(fā)斑白,仍未回到故鄉(xiāng),客居在遙遠(yuǎn)的江南。暮春的江南,湖水漫漫,水天相連,蕩舟西湖,思鄉(xiāng)的哀愁令人腸斷?;叵肫鹞锂a(chǎn)富饒的青衣江畔,白魚紫筍隨手可得,根本不花錢。三位白胡子老人好像耐霜的檜樹,過去的親朋所剩無幾,誰跟你們做伴?我不會問看相人,能不能做高官,只希望有麻姑搔背,做個閑散的活神仙。
【解析】
元祐年間,蘇軾在朝廷既繼續(xù)反對新黨,又反對舊黨全面廢除新政,結(jié)果遭到新舊兩黨的夾擊。他說他在兩年之中四遭口語;如果追隨眾人,又感到內(nèi)愧本心,對不起君主;如果繼續(xù)知無不言,則仇怨交攻,不死即廢。他于是接連上章,請求出任地方官(見《乞郡札子》)。元祐四年(1089)他被命知杭州,這首詩即蘇軾寫于元祐五年杭州任上。蔡褒字子華,眉山青神(今四川青神)人,是蘇軾的舊友和同鄉(xiāng)。由于政治上不順意,這段時間蘇軾的作品表現(xiàn)出濃厚的思鄉(xiāng)情緒,這首詩就是證明。前四句寫朋友盼他早日歸鄉(xiāng)而自己卻不能歸去;中間四句寫身在杭州西湖卻心在故鄉(xiāng);最后四句感嘆舊交零落,表示自己無意求升遷,只希望過閑適生活。全詩筆調(diào)婉轉(zhuǎn),風(fēng)格清新,充滿了對故鄉(xiāng)、舊友的深切懷念和對仕途的厭倦。
上一篇:蘇軾《壺中九華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寒食雨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