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山居即事
【題解】
慶元二年或三年(1196或1197),辛棄疾此時已在江西上饒、鉛山帶湖一帶,閑退隱居將近二十年之久。這首《滿江紅》就是他罷退閑居生涯中的作品之一。詞中描寫了年老的辛棄疾初夏時節(jié),閑看溪水之岸鷗鳥翔集,修竹搖曳清泉飛濺,春耕與黃牛同眠,靜等春蠶結(jié)繭,秋看云連麥壟,果熟入東園的閑居山野的生活情景,表現(xiàn)了他滿足于這風(fēng)景優(yōu)美、人情淳樸的生活環(huán)境與安適情懷。本詞的抒情風(fēng)格輕揚閑適、情趣盎然,韻昧恬淡而雋永,令人讀來大有身臨其境的閑適之感。
【原文】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①。更何處、一雙鸂鶒②,故來爭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③。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④。
春雨滿,秧新谷⑤。閑日永⑥,眠黃犢。看云連麥壟⑦,雪堆蠶簇⑧。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⑨。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⑩。
【注釋】
①一泓(hóng):清水一片。②“更何處”兩句:言一對鸂鶒相逐水戲嬉。鸂(xī)鶒(chì):水鳥。又名紫鴛鴦。故來:故意常來;特意而來。③“細讀《離騷》”兩句:意思是邊讀《離騷》邊飲酒,賞竹又何礙于食肉。此前一句典出《世說新語·任誕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飽看修竹何妨肉:語出蘇軾《綠筠軒》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辛棄疾借用為賞竹和食肉兩不相妨礙。修竹:意思是細長高大的竹子。④斛(hú):稱量單位。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后又改為五斗。⑤秧(yāng)新谷:稻子長出新的秧苗。⑥閑日永:因為沒事可做,就覺得日子漫長。犢(dú):小牛。⑦云連麥壟:田野成熟的麥子,像連天的黃云。⑧雪堆蠶簇(cù):白花花的新繭簇擁著,好似一堆堆白雪。蠶簇:供蠶作繭的草蔟,即蠶山。⑨“若要”兩句:謂如果感到知足,眼前的一切足以使人滿足;如果不知足,則究竟何時方得滿足。⑩野老:村野的老百姓,農(nóng)夫。枇杷(pí pá):一種水果。柔軟多汁,風(fēng)味甘甜,肉質(zhì)細膩,每年三四月為盛產(chǎn)的季節(jié),比其他水果都早。
【譯文】
幾只輕盈的鷗鳥飛來,輕點水面,把一片碧綠澄澈湖水的寧靜打破了。還有不知哪里飛來的一對紫鴛鴦,也故意加進來,爭相追逐洗浴嬉戲。此刻的我,一面細讀《離騷》,一面舉杯痛飲,在飽看細長高大的翠竹之余,也不妨礙進食魚肉,其實原本就應(yīng)該追求青竹的高雅,也不拒絕魚肉的葷俗。閑來可以信步游賞,附近還有一道飛瀉而下的清泉瀑布,每天猶如數(shù)不勝數(shù)的明珠飛濺,足有五千斛。
這里的春天,雨水豐足,新播下的谷種長出了碧綠的秧苗。進入農(nóng)閑的時節(jié),因為沒事可做,就覺得日子漫長,就連健壯的小黃牛也臥在那里懶散地打著瞌睡。地里的麥子熟了,麥壟連著天際,有如連綿不斷的黃云浮動,蠶房里白花花的新繭簇擁著,仿佛一堆堆純凈的白雪層疊。哎,若是想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的生活狀態(tài)就已經(jīng)可以知足了,如果總是認為不滿足,那么到什么時候也不會知足。春夏相交之際,我時常被村野里的老農(nóng)邀請,相互攙扶著來到東園,因為那里種植的枇杷已經(jīng)成熟。
上一篇:辛棄疾《滿江紅·倦客新豐》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滿江紅·敲碎離愁》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