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ji)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題解】《江城子》,詞牌名,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蘇軾在熙寧四年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當了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在密州任上共作詞二十多首,有婉約、豪放等多種藝術風格。在密州時的詞作已經(jīng)進入成熟期。熙寧七年(1075)蘇軾到任密州一年,曾因干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詞。
【注釋】1.密州:今山東諸城。2.聊:姑且。3.黃:黃犬。4.蒼:蒼鷹。5.錦帽:錦蒙帽。6.貂裘:貂鼠皮衣。7.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8.卷平岡:從平坦的山岡上席卷而過。9.為報:為了報答。10.傾城:全城人。11.孫郎:孫權。《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以孫權喻太守自己。12.尚:更。13.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是說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nèi)蒙托克托縣一帶)太守。匈奴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殺敵眾多。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shù)字虛報了六個被削職。馮唐代為辯白后,文帝認為判得過重,就派馮唐帶著符節(jié)去赦免魏尚。此時作者因政治處境不好,調(diào)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14.節(jié):兵符,古代使節(jié)用以取信的憑證。15.會:一定。16.挽:拉。17.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18.滿月:圓月。19.天狼:星名,舊說主侵掠。
【串譯】老夫我偶爾也發(fā)一發(fā)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人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郎。喝醉了酒,胸膽才能開張,鬢染微霜,又有何妨。朝廷什么時候能遣人拿著符節(jié)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那樣召我回去。倘能如此,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
【賞讀提示】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作者此時40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輕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fā)發(fā)少年人的豪情狂態(tài)。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眾多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shù)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卷平岡”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接下來寫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后,又特別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少年狂氣。下片以抒情為主,寫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出現(xiàn)了一點白發(fā)又有什么關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yè)。最后表述了自己期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如果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此詞奠定了作者作為豪放詞派的開創(chuàng)人的地位,盡管豪放風格的詞作僅占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但“豪放”卻是主體風格。上片的誦讀,情感要高昂賁張,語勢應激壯豪闊,表現(xiàn)出作者的少年狂氣和獵隊出行席卷山河的盛況,節(jié)奏緊湊,幾個意思的推進應環(huán)環(huán)相扣,至“親射虎,看孫郎”字節(jié)的噴彈力度要加增,強力收煞。下片是酒后似醉非醉的心路,誦讀時應表露出酒后的三種態(tài)度:第一,鬢染微霜又何妨?第二,朝廷何日能夠持節(jié)云中遣馮唐?第三,挽雕弓西北射天狼。作者生活的時代已是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內(nèi)外危機暗中滋長的時代。宋王朝一味妥協(xié)退讓,訂立和約,輸送銀絹,仍解除不了遼和西夏的侵擾。青年時作者就主張抗擊遼和西夏,因而這首詞表達了他請求抵抗西北敵人、立功邊疆的情懷。
【斷句頓挫建議】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推薦名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一篇:《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