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的異化
近來聽到一些關于大學畢業生的議論,作為一個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人,我深感不安,禁不住說點意見。
我這里說的大學畢業生,不僅包括本科生,也包括研究生。我這里將要討論的,不僅涉及本科生、研究生畢業以后的身份,主要是他們在校學習最后一年的身份,比如四年制大學的4年級學生。
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為什么要花費如此巨大人力、物力、財力來培養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呢?很明顯,是為了使他們能有效地將人類已有的某些知識、技能、理想等繼承下來;如果可能,還能有所創新,以便畢業后為國家、社會有效的服務。這樣國家、社會對于大學本科生、研究生的規格以及如何達到這種規格必須有明確的標準和措施,即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除了總的目標和方法外,每年還有具體的目標和方法。一般來說,到最后一年,即畢業的那一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任務大體有三個方面。一是檢查和總結前幾年的學習方法與成果,以便在最后一年強化自己的學習,并根據所學專業要求的知識與技能結構補學少數課程,最好還能課外閱讀一些與本專業有關的書籍,以便自己能完整地、較深較寬地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二是集中精力寫一篇高質量的學位(學士、碩士或博士)論文。這既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從事研究工作能力和養成嚴謹學風的好方法,又是提供學生在學好本專業基礎上對本專業某一專題作更深入研究的機會。此外,通過收集中外文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問題,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三是做好走向社會的思想準備。這也是一種理想,一種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高尚意圖。國家、社會培養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不僅要求他們具有合乎規格的知識技能,還應有高標準的素質,能成為國家、社會的模范公民。在此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時代,將來還要成為模范的世界公民。而且還應有長遠的眼光,認識到個人如果損害社會利益,最后必然會損害自己。
我認為,無論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大學的最后一年應該集中精力按照學校要求完成以上三方面的任務,才是一個合格的、正常的大學畢業生。
但是,根據我了解的目前各大學的情況,并非所有大學畢業生都能這樣做。有一個大學的到了畢業年的碩士生告訴我,他所在的系和他同年級的碩士生中,約有1/3(不是嚴格意義上)是在集中精力完成上述三項任務的,還有1/3是基本上不這樣做的,另外1/3則處于這兩者之間。有個大學的系主任估計,他們系大約一半是在認真完成最后一年學習任務,另一半則不認真。我所接觸的各大學4年級本科生中,有的人對他們班的同學估計和上述碩士生看法相同,有的人估計和上述系主任相同,有的人甚至估計有一半以上同學不是在集中精力完成最后一年的學習任務。
那么,那些不將主要精力放在畢業年學習任務上的同學,他們的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到哪里去了呢?一般說是忙分配、找工作,還有的本科生是準備研究生考試。為了分配或找到一個較好的工作,從畢業年一開始,他們就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正當或不正當的活動。他們離開學校到外地尋求機會、送人情、拉關系;他們準備并參加公務員考試和各種資格考試。有個將畢業的學生告訴我,他沒有過硬后臺,為了打通負責分配的系總支書記關節,送了3000元現金。我初聽感到震驚。他卻說:“劉老師,你好像和我們隔了幾代人似的,現在有多少畢業生不送錢的呢?”還有一個進入畢業年的大學生告訴我,他的家人為保證他分配順利,帶了10000元到他的學校活動,而且事先還和負責他分配的人通了氣。我仍然將信將疑,但后來某個大學的一位行政人員告訴我,他們學校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原來納賄的學生后來在社會上站穩了腳,于是告回學校來,而學校卻害怕家丑外揚,不了了之。難怪此風難煞。
試想,這樣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在畢業年還有時間、精力和心思總結幾年來的學習經驗以便更好地學習、撰寫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素質以便為國家、社會更有效地服務嗎?因此,關于學位論文的寫作現在也出現不少令人痛心的現象。我曾聽說一個專區的某專科學校畢業生用一天一夜的時間就寫好一篇論文,而且被通過。實際上,這篇論文不過是將一本書的某一章加以改編而已。有些研究生的論文,也不過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更有甚者,買賣學位論文不僅是傳說,而是實有其事。某大學研究生食堂外面甚至有人公開貼出廣告,求購一篇達到碩士論文水平的文稿。
我衷心希望如某些同志所估計,這樣的大學畢業生至少不要超過1/3。但是,即使是1/3,作為百年樹人的大計來說,也是非常可悲的,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家、社會培養一個大學生多么不容易!我們的勞動人民為此又付出了多少!
當然,這不能完全責怪大學生;他們有責任,但社會風氣、高等教育體制、某些教職工責任心不強也要負責任。不過,這樣的大學畢業生是異化了的大學畢業生。正如馬克思認為異化了的無產階級是殘缺不全的人一樣,異化了的大學畢業生是殘缺不全的大學畢業生。而我們社會所要求的,則是正常的、全面發展的、合乎規格的大學畢業生。
(1997年11月4日于珞珈山)
上一篇:《回憶不一定都能凈化人的心靈——與季羨林先生商榷》劉緒貽雜文
下一篇:《孔子是個反動派》劉緒貽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