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克斯報告》的命運
《考克斯報告》(Cox Report)發表后引起中外許多有識之士和美國有關官員的批駁,揭露了報告作者的無知、荒唐、偏見和別有用心。作為一名美國歷史研究工作者,不禁使我想起美國歷史上一些類似的文獻。最著名的,當然是麥卡錫主義橫行的1950—1954年麥卡錫及其追隨者提出的各種所謂調查報告。比如,1950年2月9日,麥卡錫在弗吉尼亞州惠林市演說時稱:“雖然我不能花時間一一列舉國務院中已被點名為共產黨和間諜網里的全部人名,但我手上有一份205人的名單,國務卿明知他們是共產黨員,但這些人還是草擬和制定國務院的政策。”記者追問名單上的人名時,他一個也答不出。第二天在內華達州雷諾城演講時,他將205人名單改為“57名持黨證的共產黨員”。2月20日在參議院演講時,又說是“得到國務院里81個共產黨人的檔案材料”。這些信口雌黃的所謂“調查報告”,本來什么也證明不了,但由于當時美國處于民主黨人杜魯門統治的冷戰時代,美國社會上右翼勢力、反共組織和急于代民主黨執政的共和黨人,正需要政府里有一個無恥、大膽而瘋狂的“反共代理人”,在他們的聯合支持下,這位原來默默無聞的參議員幾乎一夜之間,成為全國新聞中心人物。此后5年間,他乘這股政治斗爭烘托起來的反共浪潮,掀起陣陣腥風,使美國政府充滿烏煙瘴氣,大量進步、正直人士受到迫害,連資產階級的民主和法制也受盡挑戰。
從實質上說,麥卡錫參議員和麥卡錫分子當時提出的那些“調查報告”,和《考克斯報告》是一樣的。但從形式上說,麥卡錫在惠林市提出的調查報告,不過是在兩張小紙條上寫的發言提綱,11天后他在國會參議院提出的調查報告,則是81份極不規范的偽造檔案材料,比起長達700余頁的《考克斯報告》來,連偽裝的嚴肅性也沒有。從實質到形式都和《考克斯報告》相似的,則是1934年發表的伊麗莎白·迪林夫人的《赤網:名人錄與愛國者必備的激進手冊》(下文簡稱《赤網》)。這個小冊子,也是美國右翼勢力、反共組織和急于取代民主黨執政的共和黨人聯合起來炮制的產物之一,是為了反對羅斯福“新政”的。小冊子中舉出約500個組織和1300個名人,認為這些組織和個人糾結在一起,組成一個赤色網絡,從事攫取美國統治權的共產主義陰謀活動。迪林夫人的網撒得很廣,這些名人中不獨有做過美國陸軍部長、老來日益保守的牛頓·貝克,共和黨老資格參議員威廉·博拉,聯邦最高法院法官費利克利·法蘭克弗特,曾任國家復興管理局總顧問的唐納德·里奇伯格,出身顯貴而具有名士風度的駐蘇大使威廉·布利特,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天主教神父約翰·瑞安,著名記者和評論家亨利·門肯,還有中國反共專家蔣介石和提倡不抵抗運動的印度社會活動家甘地。組織則有外交政策協會、聯邦教會理事會、美國勞工聯合會、全國教育協會、消費者聯盟、聯合神學院這些并不喜歡甚至反對共產主義的團體。
盡管具有常識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赤網》作者的無知、荒唐、偏見和別有用心,但正如美國著名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所說,《赤網》仍在當時反“新政”派制造的紅色恐怖活動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由于這類文獻太荒唐無稽,經不住理性和時間的考驗,到1936年已銷聲匿跡,但它們已給美國社會注入了毒素,給美國人的民主、自由大大地抹了黑,給美國歷史留下了污點。
可以肯定地說,迪林夫人《赤網》的命運,也就是《考克斯報告》的命運。
(1999年6月8日于珞珈山)
上一篇:《“天道”何時“酬勤”》劉緒貽雜文
下一篇:《《花花公子》雜志傳略》劉緒貽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