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清明,路障重重
梁先生語錄:
凡是“現在的我”要求向前活動,都有“前此的我”為我當前的“礙”,譬如我前面有塊石頭,擋著我過不去,我須用力將它搬開固然算是礙,就是我要走路,我要喝茶,這時我的肢體,同茶碗都算是礙;因為我的肢體,或茶碗都是所謂“器世間”——“前此的我”——是很笨重的東西,我如果要求如我的愿,使我肢體運動或將茶碗端到嘴邊,必須努力變換這種“前此的我”的局面,否則是絕不會滿意的。
有部電影中曾有句這樣的話:你人生故事的開頭也許充滿坎坷,不過這并不影響你成為什么樣的人。關鍵看你后來的人生路,你自己選擇怎么走下去。人生之路,并非平坦大道,相反,人生幾十年,多數時候,我們會覺得生活是充滿挫折與打擊的。特別是在追求理想與成功的時候,往往我們的付出難以與回報成正比。這時候,淡然的人可能會仰天慨嘆一聲“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便不再失落;堅強的人可能會如李白一樣笑談得失,亢聲說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而脆弱的人,則可能會因成功路上的某些障礙而失去信心,甚至陷入絕望的深淵中,一蹶不振……
事實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者,無不是歷盡千辛萬苦邁過重重路障的人。比如司馬遷,他那聞名古今的《史記》不是揮筆即成的,是他在受過宮刑之后,抱著“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決心,嘔心瀝血付出之后,才寫成的。由此可見,走向成功的路上,是充滿艱險的。
因此,人生于世,若要獲得成功,我們需要有面對重重困難的心理準備。切莫因為一時的阻滯與打擊而絕望,或從此一蹶不振,相反,應當泰然處之。
梁先生在逆境中,就是一個泰然自若的人。“文革”中,不論是被抄家,還是被拉去批判,梁先生都沒有灰心消沉,更沒有逃避,而是泰然處之,走過重重路障,不斷思考人生問題與社會問題,并且投身于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中,比如搞鄉村建設,致力于辦學等。這無不是其邁過重重路障才到達的清明之境。
那么,人生路上,究竟有什么樣的路障呢?對此,我們不妨借鑒梁先生的觀點。梁先生認為,不論是如其他生物一樣本能地向前努力以實現自己的目標,還是我們有意識地努力向前以改變自己的現狀,成就將來成功的自我,都是努力變換“前此的我”,以成“理想的我”的表現。但是,不論是哪種向前努力,都會遇到一定的障礙。就好比我們走路,路上總是會遇到阻礙我們前進的石頭。梁先生把這些“石頭”歸為以下這幾類:
第一類是物質世界。梁先生認為,人生來就處于缺乏狀態。比如,有人生來就沒有父親,有人生來就處于貧困之中,有人生來就沒人疼愛等。總之,幾乎沒有誰,生來就什么都有。恰恰相反,人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可能少這少那,甚至有的人除了生命,一無所有。這對于任何一個要成長,且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客觀的物質世界是其最大的路障之一。
第二類是他心。所謂他心,是改變他人的觀點以與自己達成一致,或者贊同自己,或者認可自己。對此,梁先生舉例說:“譬如我要求他人之見愛,或提出一種意見要求旁人同我一致,這時為礙的即是‘他心’。”之所以稱之為“他心”,是因為“我如果要求大家與我同意,就須陳訴我意,改造‘他心’的局面,始能如我的愿”。但是,誠如人們常說的,改變他人比改變自己難。因此,在成功說服他人的過程中,他心是極大的路障。
第三類是宇宙間一定的因果法則。梁先生指出,這個法則是必須遵循而不能避免的,有如此的因,一定會有如彼的果。唯物辯證法中聯系的觀點也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幾乎都處于前后相續的因果聯系中,這就是因果聯系的規律。人生于世,凡事都難以逃脫這一規則的束縛。對此,梁先生舉了一個形象而又幽默的例子,他說:“吃砒霜的糖一定要死乃是因果必至之勢,我愛吃砒霜糖而不愿意死,這時為礙的就是必至的自然律,是我所不能避免的。”因此,人生中,在奔赴成功的路上,因果聯系也是我們的一大路障。
以上三重路障,可以說是奔向清明的途中最大的路障。但并非只有這三重路障,相反,還有許多的障礙,比如天資,機遇等。
但是,奔赴成功的路上,不論有多少重障礙,若是“現在的我”要求向前,搬開人生中的重重障礙,特別是以上所提到的三大障礙,我們就必須如梁先生一樣,有奮斗的心與力,也有坦然面對人生逆境的心境與態度,這樣一來,才能順利搬開人生路上的重重障礙,踏平坎坷,大步向前進。否則,就會一事無成,成為人海中的凡夫俗子。
上一篇:《調理自己需要精神》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過而不留于心,不悲不懼》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