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
【題解】
這首詩是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的秋天流落到夔州時所作。全詩意境宏大、清冷寂靜,從天上寫到地上,從江上寫到屋里,從眼前寫到山林,從身邊寫到萬里之外。但無論怎么寫月亮,寫月光,都始終擺脫不了一種孤獨與寂寞的感覺,作者遠在他鄉,根本無法與親人團聚,只能借月亮遙寄一種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因為無法團聚,才會有萬里共清輝的愿望。
【原文】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①金不定,照席綺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靜,高懸列宿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釋】
①委波:綿延曲折的水波。
②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③未缺:指月圓。
【譯文】
一輪圓月當空高懸,皎潔的月光灑滿小樓,也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之上,而江面上的光又反射到了屋門上,相映成輝。
綿延起伏的水波上不停地跳動著金光,這金光映射到華麗的綺席上,使席子的光彩顯得更加柔美。
明亮的月光照耀著幽深的山林,顯得格外寧靜,仰望星空,在高懸明月的映襯下,群星稀廖。
不禁想起遙遠的家鄉,此時應當是松柏正茂,桂花吐發清香之際,在這寧靜的夜晚,惟愿遠隔萬里的親人也能共同沐浴這美好的月光。
上一篇:杜甫《憶昔二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月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