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下荊門①
【題解】
此詩約作于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當時李白在游峨眉山,秋天時經過清溪、渝州、三峽等地,去楚地游覽,在離開荊門時作了此詩。
詩人寫出了第一次出蜀遠游時,對錦繡前程的憧憬,對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戰勝了對峨眉山月的依戀,想去熱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來。詩中用典含而不露,遣詞造句凝練而深沉,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不同凡響的格調,洋溢著專心疇志,不安于享樂、豪放樂觀的浪漫主義情懷。
【原文】
霜落荊門江樹空②,布帆無恙掛秋風③。
此行不為鱸魚鲙④,自愛名山入剡中⑤。
【注釋】
①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②空:指樹的枝葉已經落盡。
③布帆無恙:引用《晉書·顧愷之傳》的典故,此處表示旅途平安。
④鱸魚鲙:引用《世說新語·識鑒》的典故:西晉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時,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菰菜、鱸魚鲙的美味,遂辭官回鄉。這里李白以張翰自比,表現了李白思念家鄉有意退隱之意。
⑤剡中:在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帶。
【譯文】
不覺之中,秋霜已經降落荊門山,江岸邊樹木的葉子已經落盡,一眼望去,江面顯得寬闊了許多。船布帆完好地掛在桅桿之上,在秋風的招引下順利起航了。
我這次離家遠行,不是為了那美味的鱸魚鲙,而是因為我太愛祖國的名山大川了,才決定去剡中一游。
上一篇:李白《清溪半夜聞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