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 ① ,余過維揚 ②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余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③ 。
淮左名都 ④ ,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 ⑤ ,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 ⑥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 ⑦ ,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①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至日:指冬至。②維揚:即揚州。③千巖老人:詩人蕭德藻的別號。④淮左:指淮南東路。⑤春風十里:用杜牧《贈別》“春風十里揚州路”句。⑥胡馬窺江: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兩次侵入長江附近,揚州均遭受慘重破壞。這里指第二次。⑦杜郎:指唐代詩人杜牧。俊賞:卓越的鑒賞水平。
【譯文】
淮河東部的繁華都會,竹西亭外的江南名勝,且在此解鞍下馬稍作留停。走過“春風十里揚州路”,滿地是薺菜野麥一片蔥青。自從金人兵馬渡江南下,城池廢毀喬木凋零,人們至今還厭惡說起刀兵。漸近黃昏,凄清號角吹送寒意,彌漫了這座荒涼空城。
曾經最善賞贊揚州的杜牧,料想他重來此地,定會魄悸魂驚。縱然豆蔻詞寫得工麗,青樓詞寫得絕妙俊逸,而面對荒城也定難再抒深情。二十四橋依然存在,水波搖蕩,月影四周凄冷無聲。可嘆那橋邊的紅芍藥,年復一年不知是為誰而生?
【評點】
本篇為戰亂后過揚州抒懷之作。上片寫戰亂后揚州荒蕪破敗景色,以景寓情,抒寫不堪回首的黍離之悲。下片設想杜牧重來面對揚州荒城也會魂驚難賦深情,突出表現昔勝今衰的感傷。“二十四橋”以下結尾四句,以景抒慨,抒寫作者哀時傷亂的悲愴凄楚。全詞景情交融,虛實并用,并善于化用前人詞句入詞,是眾多憫時傷亂的宋詞作品中的上乘之作。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贊此詞“寫兵燹后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說此詞“凄異之音,沁入紙背。”

上一篇:姜夔《念奴嬌》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姜夔《暗香》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