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疏影
姜夔自度曲。詞序曰:“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姜夔《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①。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③。江國④,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⑤,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⑥。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⑦。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⑧?
注釋
①“喚起”二句:在月色清寒、笛聲悠揚的深夜里,喚起戀人,一起于美好的月光下攀摘梅花。此一番情景的回憶,與開首兩句形成呼應。玉人,美人。指作者以前的戀人。
②“何遜”二句:何遜,南朝兩代詩人,在揚州任職時有《詠早梅》詩。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有“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句。這里作者以何遜自比,表示年歲漸老,往日的游賞興致減退,面對梅花,再也寫不出那么美妙的詩句來了。此兩句與前兩句一盛一衰,形成對比。
③香冷入瑤席:梅花的香氣侵入室內坐席間?,幭?,坐席的美稱。以上兩句寫竹外梅花,點出引人幽思的所在。
④江國:江畔之鄉。
⑤嘆寄與路遙:想把梅花寄給遠方的愛人,卻又感嘆路途遙遠。
⑥“翠尊”二句:意謂面對綠酒紅梅,苦苦思念遠方的愛人。“千樹壓”句:成片的花枝壓在碧綠的西湖水上。這里再次引入回憶,將繁花與人之歡會融在一起。
⑧“又片片”二句:以今天梅花的吹落暗喻與情人的分離。結語雙關。
姜夔《疏影》
苔枝綴玉①,有翠禽小?、?,枝上同宿??屠锵喾辎?,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④。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⑤。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⑥。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⑦。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⑧。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⑨。
注釋
①苔枝綴玉:范成大《梅譜》說他家鄉的古梅“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寸”。綴玉:謂梅花像玉一樣點綴枝頭。
②翠禽:《異人錄》載:隋開皇年間,趙師雄行經羅浮山,日暮時分,于梅林中遇一美人,與之對酌,又有一綠衣侍童笑歌戲舞,“師雄醉寐,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有翠羽刺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他所遇的美人就是梅花女神,她的侍童天亮后化為“翠禽”。
③客里:白石是江西人,當時客居蘇州。
④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倚靠在翠竹上。
⑤“昭君”四句:用王昭君身居匈奴心系故國之事,想象當前之梅花即為昭君魂魄歸來幻化而成。佩環月夜歸來:杜甫《詠懷古跡》之三:“環佩空歸月夜魂。”
⑥“猶記”三句:用南朝壽陽公主故事?!短接[·時序部》引《雜五行事》云:“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屎罅糁?,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蛾綠:指眉毛。
⑦“不管”二句:盈盈:《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金屋:《漢武故事》記武帝幼時對姑母說,“若得阿嬌(武帝表妹)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⑧玉龍哀曲:玉龍是笛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李白有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⑨橫幅:橫掛的畫幅。
賞析
《暗香》、《疏影》是姜夔的兩首代表作。這兩首詞典型地體現了姜夔“清空騷雅”的詞風。所謂“空”,是指空淡深遠、空靈含蓄,追求言外之意和空靈的神韻,“清空”的含義,是指詞中的情感,大多表達的是士大夫高潔清雅的情感,既不是世俗的香艷,也不是豪放的激情;詞的語言、意象,避免用一些鮮艷、濃烈的色彩,而偏于淡雅、素凈;詞的意境,不是密實擁擠的,而比較疏朗開闊;從表現手法來說,常常用托物比興、虛處傳神的方式,而避免質實的筆觸。所謂“騷雅”,強調的是姜夔對于典雅詞風的追求,而在這“雅”中,又常包含著像離騷、詩經那樣的比興寄托傳統。
《暗香》是詠梅,也是懷人。“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三句是回憶舊時情景,曾經數次在月色下、梅樹邊吹響悠揚的笛聲。“梅邊吹笛”營造了極清雅的場景。“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玉人”指美麗的女子。用“玉人”,且與“清寒”聯系在一起,就有冰清玉潔的清雅之感。雖是詠梅,但又不粘滯于梅,梅花與美人相互映襯,有時又融為一體。“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何遜是南朝詩人,曾經作《早梅詩》,這兩句作者以何遜自比,感嘆自己年華漸老,已經不再是風華正茂、才氣四溢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是說本已沒有什么才情,但見梅花清雅美麗,又有主人盛情相邀,忍不住要寫詞助興了。“竹外疏花”用了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里的句子:“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用竹子來映襯疏花,就顯得簡淡清雅。“江國,正寂寂”,從瑤席的熱鬧脫離開來,回到篇首對玉人的回憶之中。“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南朝時陸凱和范曄友情深厚,從江南寄梅給范曄,并贈詩說:“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此處暗用這個典故,感嘆所思念的玉人因路途遙遠而不能給她寄贈梅花。“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由杯中酒而想起離人的眼淚,對著眼前的紅梅默默無語,寄托著思念。“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由“相憶”自然而然又回到舊時歲月,想到當年攜手同游西湖梅林的情景。千樹梅花,自是繁花似錦的壯觀景象,但作者用“西湖寒碧”來映襯,就顯得繁華而不俗艷。“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寫梅花的凋零飄落,由極盛轉為極衰,更顯出繁華之后的悲涼,同時也暗喻著今日的分離。所以,這是一首詠梅詞,同時也由梅而寄托著對昔日愛情生活的追憶和對情人的思念,既充滿昔日相聚時的幸福,又隱含著今日分離不得相見的悲傷。
姜夔詠物詞清空不質實的特點,在《疏影》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栋迪恪愤€提到一個“梅”字,《疏影》則完全通過用典,用歷史上或傳說中的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林逋著名的《山園小梅》詩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通過水邊之影和月下之香來寫梅花的姿態和神韻,已是表現梅花的清幽高潔之美的絕妙之句,姜夔當然也非常欣賞林逋這兩句,他將這兩首詞命名為《暗香》、《疏影》,便明顯表現了這個意思,而從遺貌取神突出梅花的神韻這一點上來說,姜夔的這首《疏影》比林逋《山園小梅》走得更遠,它是將梅花人格化,用五位女性的人格性情氣質來寫梅花的神韻。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用趙師雄遇梅仙的神異故事。綠色的苔枝上點綴著像玉一樣的花朵,芳香襲人,就像典雅清麗的梅仙一樣,它們的相似,當然不在于外形,而在于風致情韻。這就是遺貌取神。“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轉向第二個典故和第二位女性,但作者轉得妥帖自然,絲毫不顯生硬。杜甫有《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姜夔用這個幽居空谷、人品高潔的佳人形象,寫出梅花的遺世獨立、超凡脫俗。“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由“自倚修竹”寫到梅花的“幽獨”。姜夔化用的仍是杜甫詩,即詠昭君的《詠懷古跡》:“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杜詩寫昭君終身不能回歸故鄉的遺恨,而姜夔沿用和延伸了“環佩空歸月夜魂”的浪漫色彩,說昭君的月夜魂魄化為了幽獨的梅花。這既為昭君的魂靈找到了歸宿,同時也把她的哀怨身世賦予了梅花,使這籬角黃昏的梅花有了更多人文內涵。
下片“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轉向另一個典故。“猶記深宮舊事”是過渡,昭君出自漢宮,遠嫁匈奴,現在魂魄回歸故鄉,幽居籬角,經歷了這么坎坷的世事,所以“深宮舊事”似乎是一個多年前的回憶了。“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用南朝壽陽公主梅花妝的典故。這是非常美麗也非常女性的一個典故,為詠梅詩詞所常見,所以作者并不細筆描摹,只是輕輕帶過便轉向“金屋藏嬌”之典。“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惜花之情,感嘆說不要像春風那樣將梅花吹落,要早早給她安排金屋。作者用這一典故,又何嘗沒有想到陳皇后有“金屋藏嬌”的幸福時候,也有長門宮怨的不幸結局,而這似乎正暗示著梅花凋零的命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花落水流,只聽見耳邊回旋著哀怨的笛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是點題之筆,梅花雖已落盡,幽香不再,而它的枝影正映在窗上。
遺貌取神的筆法和意境的塑造正是姜夔詞“清空”特征的體現。作者用人文典故來表現梅花的神韻。梅仙的典故表現梅的典雅清麗,佳人的典故表現梅的高潔幽獨,昭君的典故表現梅的哀怨,壽陽公主的典故表現梅的美麗嬌俏,陳皇后的典故表現梅的凋零,這些典故的使用刻畫出梅的豐富意蘊。典故雖然很多,但作者承轉得很自然,意境的塑造也便完整而自然,充滿清雅、空靈、含蓄之美。因《疏影》多涉宮廷事,有人認為這首詞暗寓徽、欽二帝北狩之悲,但這并不能指實,即使有,也并未破壞詞的清空之境。
上一篇:《凄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賞析、作者表達思想情感意境鑒賞
下一篇:姜夔《一萼紅》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