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①
【原文】
黃州逐客未賜環②,江南江北飽看山。
玉堂臥對郭熙畫③,發興已在青林間。
郭熙官畫但荒遠,短紙曲折開秋晚④。
江村煙外雨腳明,歸雁行邊余疊。
坐思黃柑洞庭霜⑤,恨身不如雁隨陽。
熙今頭白有眼力,尚能弄筆映窗光。
畫取江南好風日,慰此將老鏡中發。
但熙肯畫寬作程⑥,十日五日一水石。
【注釋】
①郭熙:河陽溫人(今河南溫縣)。專于山水畫,并擅長作幅壁畫。
②黃州逐客:指蘇軾。他在元豐二年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本州安置。賜環:謫降官召回朝廷。“環”與“還”諧音。
③玉堂:翰林學士院正廳之稱。郭熙畫:《蔡寬夫詩話》:“今玉堂中屏乃待詔郭熙所作《春江晚景》。”蘇軾原詩有云:“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④短紙:短幅。開秋晚:展現晚秋之景。
⑤坐思:因此而想到。
⑥作程:完成的期限。
【譯文】
貶謫黃州的蘇軾在尚未被召回朝廷的時候,就趁機飽覽大江南北的自然山水風光。
現如今在玉堂面對郭熙的《春江曉景圖》,他已生發出徜徉青山綠水中的興致。
郭熙的《秋山平遠圖》,雖在小幅紙上,那畫面曲曲折折,一片秋日荒遠的景象。
那畫面上江邊小村籠罩在一片煙霧當中,若隱若現,但細看之下,可以看到是在下雨,遠處天邊一行歸雁,剩下的就是那層層疊疊的山峰。
看到這樣的畫面,我不禁想起了家鄉洞庭山上霜后的柑橘,真是恨自己不能生一雙翼,如雁南飛。
現如今郭熙雖然已經白發蒼蒼,但他依舊眼力不減,觀察細致,所作之畫依然神馳其中。
我想讓你為我畫上一幅江南的美好風光,借以安慰我這從鏡中觀看已然發已斑白的漸老之人。
只要是郭熙愿意為我作畫,我一定會把作畫的期限放寬,你可十日一水,五日一山,從容畫來。
【賞析】
宋代出了許多有名的山水、人物畫家,中國畫的理論和技法也有了長足的進展,這給了宋詩以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在文藝理論上,國畫的風格、意境,被詩人吸收到詩歌創作中,出現了大批“詩中有畫”的山水詩。另一方面,在藝術手法上,國畫的結構、布局,給詩人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法。詩和畫逐漸結合而成為統一的藝術。翻開宋人的詩集,我們便會發現大量的題畫詩。
這首詩是和蘇軾題郭熙的《秋山平遠圖》一詩的。首起四句從蘇軾入手。先寫蘇軾在黃州尚未被召回朝廷之時飽覽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緊接二句寫蘇軾在翰林院看郭熙的《春江曉景圖》,已然生發徜徉林泉的興致,從蘇軾的感受之中我們已然看到了郭熙高超的繪畫技藝。“郭熙”以下六句寫自己觀看《秋山平遠圖》時的感受,詩人先給我們展示了這幅圖畫的畫面,江村煙雨,歸雁群山,一幅秋日荒遠之景躍然紙上,隨后兩句“坐思黃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隨陽”,引發了作者無盡的歸思,這種歸思是思念家鄉風物的鄉思,也是身處宦海而心在林泉的歸隱之趣,從中表達了詩人的心志。
上一篇:黃庭堅《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斡馬,因論伯時畫天馬》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次韻文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