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嘆
【原文】
朔方頻年無好雨,五種不入虛春秋①。
邇來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鰲復戴三山游②。
傾墻摧棟壓老弱,冤聲未定隨洪流。
地文劃劙水觱沸③,十戶八九生魚頭。
稍聞澶淵渡河日數萬④,河北不知虛幾州。
累累襁負襄葉間⑤,問舍無所耕無牛。
初來猶自得曠土,嗟爾后至將何怙⑥。
刺史守令真分憂⑦,明詔哀痛如父母。
廟堂已用伊呂徒⑧,何時眼前見安堵?
疏遠之謀未易陳⑨,市上三言或成虎。
禍災流行固無時,堯湯水旱人不知⑩。
桓侯之疾初無證?,扁鵲入秦始治病。
投膠盈掬俟河清?,一簞豈能續民命?
雖然猶愿及此春?,略講周公十二政。
風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談幸聽之?。
【注釋】
①五種:即黍、稷、菽、麥、稻五種谷物,此泛指糧食。虛春秋:虛度春秋。
②巨鰲復戴三山游:傳說渤海之東有無底深谷,中有五山,互不相連,隨波上下往還,天帝命禹強使巨鰲十五,輪流舉首而戴之,五山始峙。
③地文:地面的形狀(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類)。劃劙:分割,割裂。觱沸:水翻涌的樣子。
④澶淵:州名,故址在今河南漢陽縣西面。當時與地震之莫州、瀛州同屬河北東路。
⑤累累:一個接一個,接連不斷。
⑥嗟:嘆。爾:你們。怙:依賴。
⑦刺史:州郡行政長官。守:太宋,宋代太守非正式官名,但仍習稱知府、知州為太守。令:知縣。
⑧廟堂:朝廷。伊呂徒:伊呂這類人,指輔佐君王、主持國政的大臣。伊指伊尹,呂是呂望。為商初、周初的宰輔。
⑨疏遠:粗疏,不切實際。此為作者自謙。
⑩堯湯水旱:出自《漢書·食貨志》:“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知:預知。
?證:征兆。這兩句說,對于災害,應防患于未然。
?掬:用雙手捧取。“盈掬”即滿捧。俟:等待。
?雖然:雖然這樣,但是……。及:趁著。
?幸:希望。
【譯文】
北方幾年來沒有下過好雨,春秋兩季,五谷顆粒無收。
近來,大地在半夜忽然震動,好像那些巨鰲又頭頂著三座大山在海上游行了。
地震摧毀房屋,壓死老弱。人們呼救的聲音還未停,一下子又被洪水沖走。
大地斷裂,波浪翻滾,人們十有八九失去了寶貴的性命。
聽說在澶淵地區,每日有幾萬人渡過黃河南下。河北不知有多少州郡空無人煙。
逃難的人絡繹不絕,都扶老攜幼來到襄城葉縣之間。要住無屋,要耕無牛。
早到此地的人還能得到荒地耕種,唉,你們后到的人又能靠什么度日呢?
當地的官吏盡力辦事,為皇帝分憂。皇帝下了詔令,對百姓的受災表示哀痛,像父母一樣關心他們。
朝廷已任用伊呂這類人,什么時候才能見到安定平和?
像我的闊略的救災計劃,獻上去是不會被采納的。即使采用被人們傳布開來,也早就歪曲變樣了。
災禍的流行,是沒有確定的時刻的。唐堯時的水災,商湯時的旱災,人們都不能預知。
齊桓侯的病,起初是沒有癥狀的,等扁鵲到秦國去了,才開始治病,那就遲了。
現在的措施,好比將一把膠投到黃河中,等河水澄清。極少的飯食,哪里救得了如此多災民的命啊?
盡管如此,還希望能趕得及在今年春天,制定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救災辦法。
讓大家議論起來,提出好辦法。就算這是老生常談,也希望上邊能好好聽一下。
【賞析】
宋神宗初年,河北各地年年發生旱災、水災、地震。作者在葉縣任上,看到災民拖家帶口逃難的悲慘情景,內心被強烈地觸動。詩篇述說當時災情,記敘災民慘況,特別是對當時統治階級無視人民的疾苦,不及時預防災害和賑濟災民表示了不滿,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和同情,在憂國憂民之中又寓含了對當權者的委婉諷諫。
上一篇:黃庭堅《沁園春·把我身心》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