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戰令
【題解】
曹操的一篇步戰令。
【原文】
嚴鼓一通①,步騎士悉裝②;再通,騎上馬,步結屯③;三通,以次出之④,隨幡所指。住者結屯幡后⑤,聞急鼓音整陣,斥候者視地形廣狹⑥,從四角而立表⑦,制戰陣之宜。諸部曲者⑧,各自安部陳兵疏數⑨,兵曹舉白⑩。不如令者斬。兵若欲作陣對敵營?,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陳。臨陣皆無喧嘩,明聽鼓音,旗幡麾前則前,麾后則后,麾左則左,麾右則右。麾不聞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斬。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都伯殺之?。督戰部曲將,拔刃在后,察違令不進者斬之。一部受敵,余部不進救者斬。臨戰兵弩不可離陣。離陣,伍長什長不舉發,與同罪。無將軍令,妄行陣間者斬。臨戰,陣騎皆當在軍兩頭;前陷,陣騎次之?,游騎在后?。違命髡(kūn)鞭二百。兵進,退入陣間者斬。若步騎與賊對陣,臨時見地勢,便欲使騎獨進討賊者,聞三鼓音,騎特從兩頭進戰,視麾所指,聞三金音還?。此但謂獨進戰時也。其步騎大戰,進退自如法。吏士向陣騎馳馬者斬。吏士有妄呼大聲者斬。追賊不得獨在前在后,犯令者罰金四兩。士將戰,皆不得取牛馬衣物。犯令者斬。進戰,士各隨其號。不隨號者,雖有功不賞。進戰,后兵出前,前兵在后,雖有功不賞。臨陣,牙門將騎督明受都令?,諸部曲都督將吏士,各戰時校督部曲?,督住陣后?,察凡違令畏懦者。□有急?,聞雷鼓音絕后,六音嚴畢?,白辨便出?。卒逃歸,斬之。一日家人弗捕執,及不言于吏,盡與同罪。(《通典》一百四十九,又《太平御覽》二百九十六、三百節引作《軍令》)
【注釋】
①嚴鼓一通:緊急的鼓聲三百三十三下。
②悉裝:全部裝束完畢。
③騎上馬,步結屯:騎兵上馬,步兵列好隊。
④以次出之:按照次序出發。
⑤住者:留下沒有出發的人。
⑥斥候:古時候的偵察兵。
⑦從四角而立表:在四角立上標志。
⑧部曲:古時軍隊的編制單位。
⑨陳兵疏數:把部隊或稀或密的排列擺開。
⑩兵曹舉白:兵曹,負責管理作戰部署的機構。舉白:進行報告。
?作陣對敵營:對著敵營擺開陣勢。
?先白表:先說明四面的標志。
?都伯:統率百人的軍官。
?陣騎:騎兵擺開陣勢。
?游騎:沒有擺開陣勢的機動騎兵。
?三金音:打鉦三次,退兵的號令。
?牙門將:負責傳達統率軍令的武官。
?校督:監督。
?督住陣后:在陣后督戰。
?□:缺字,據上下文意應為“斬”字。
?六音嚴畢:鼓聲緊急,六通完畢。
?白辨:弄明白情況。
【精要簡介】
曹操的步戰令總結了自己多年的戰爭經驗。文中對作戰方法、布陣方法、各步兵騎兵機動配合、獎懲條例等都做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
治軍嚴格,是曹操多年帶兵總結出來的經驗,不僅在軍事理論上有所造詣,而且在具體的指揮作戰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有人會把這篇《步戰令》和《孫子注》結合起來一起研究,進一步了解曹操的軍事思想。
上一篇:曹操《步出夏門行五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火攻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