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樂園前進
孩子劇團的小朋友們和我相識已經快滿四年了。
他們這個可愛的小小的團體是“八·一三”以后在上海組織的,那時他們之中,大的不過十六、七歲,小的僅僅七、八歲。他們以那樣小小的年紀,卻有這樣值得佩服的組織力,怎么也表示著我們中國的偉大的將來。
在上海未成孤島之前,他們在那兒做了不少有益于抗戰的工作,尤其對于難民盡了他們的慰勞、宣傳,甚至教育的責任。我和他們,就是在租界的一個難民收容所里,第一次見面的。
在上海成了孤島以后,我是由海路經過香港、廣州、長沙,而到達武漢。在武漢又和他們第二次相見了,那是二十七年的正月。他們都是采取陸路,經過鎮江、徐州、新鄭,而到達武漢的。他們那沿途的經歷,時而化整為零,時而集零為整,已經是一部很有趣的小說。
到了武漢以后,他們和我的聯系便更加密切了。不久我參加了政治部門的工作,便把他們收編到了政治部來,這一群小朋友于是乎便成了我的朝夕相處的共事者。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我是知道得比較詳細的,他們的存在對于我是莫大的安慰,而同時是莫大的鼓勵。
由武漢而長沙而桂林而重慶,他們沿途都留下了不能磨滅的工作成績。在工作的努力上,在自我教育的有條理上,委實說,有好些地方實在是足以使我們大人們慚愧。政治部有他們這一群小朋友的加入,實在是增加了不少光彩。到了重慶后,他們分頭向各地工作,幾乎把大后方的各個省份都踏遍了。
這一次他們在重慶開始第一次的大規模的公演,而所演的《樂園進行曲》,事實上就是以他們為粉本而寫出來的戲劇。現在都由他們自己把他們的生活搬上了舞臺,真正是所謂“現身說法”。我相信是一定可以收到莫大的成功的。
隨著抗戰的進展,他們的年齡長大了,團體也長大了。在桂林和長沙兒童劇團合并之后,各處都有小朋友參加,他們真真是做到了“精誠團結”的模范。其中有好些團員,嚴格地說恐怕已經不能算是“孩子”了吧。而我卻希望他們永遠保持著這個“孩子”的英名。
在精神上永遠做孩子吧。永遠保持敏感和伸縮自在的可塑性吧。
“孩子是天國中最大者”,有人曾經這樣說過。
我是堅決地相信著,就要由這些小朋友們——永遠的孩子,把我們中國造成地上樂園。
卅年三月廿三日夜
上一篇:郭沫若《葉挺將軍的詩》詩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和老舍原韻并贈(選一首)》詩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