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大學時期 家書十函(1918年8月—1923年1月)
五十九 致父母.
(1918年8月24日 戊午年七月十八)
父母親大人膝下:
男來九州將近四星期了,日前從六高來一明片,報告九州醫(yī)大〔1〕準其無試驗入學。看看暑假不久要過,想在兩星期之內便會開學呢。大哥昨日又匯來七十塊錢,此次入學一切耗費盡可敷用,家中請不要再匯款來。男現(xiàn)住的房子,小小的共有兩間,都在樓上,樓下是主人的儲藏室,室側有個煮飯的地方,又其側便是毛房。畫一塊圖在下邊〔2〕,便可一目了然。房子里面卻不大干凈,周圍都是土壁,房錢卻是狠〔3〕貴,每個月電燈在內,要五塊半錢。算好窗戶甚多,涼風時至。可恨毛房太近,又時有糞香撲鼻也。住家離大學甚近,走不上兩百步,便是大學的后門,上課算很方便呢。離海岸亦不遠,天晴便可入海鳧水。今日天氣甚好,打算吃了午飯之后,便去鳧水去。海岸上〔4〕有蒼松萬千樹,照眼皆青,空氣甚新鮮也。和兒已長齒矣,兩個下齒潔白勝雪,似乎癢不可耐,遇物即嚙。偶抱出松原中散步,即穩(wěn)穩(wěn)睡在懷中而歸。夜里不甚安眠,一晚總會醒三四次,人手過少,哭起來時,覺又非常可懨。想到兒今累男,便是男當年累我二老之真像。男今年近三十〔5〕,猶遠在異方,而且常貽二老憂慮,真可是加入二十四孝中,而成二十五孝了。
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男開貞跪稟
八月二十四日
第一號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內容,知此信寫于剛從岡山六高升入九州帝國大學時,由此確定年份為1918年。
注釋
〔1〕即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廢止“帝國”字樣。“帝國大學”全部更名為“大學”。
〔2〕示意圖中有兩個相鄰的房間,畫有門、窗、壁柜,分別標注:“正室讀書用”,“側室寢臥用”;二室間隔斷標注:“可通”。
〔3〕狠,通“很”。
〔4〕《櫻簡》釋文作“海岸山”,照原件改正。
〔5〕今年近三十,系以虛歲計。作者生于1892年11月16日,是時25周歲。
六十 致父母
(1919年1月2日 戊午年十二月初一)
……〔1〕防風入。塞向,填塞當風處也。瑾者涂也。涂塞戶上罅穴也。〔2〕正與男目前光景相印證。偶然念及,便把《詩話》丟開,重翻《詩經》此章來讀了兩遍。
鄰家春餅正聲喧 到處盈門掛草〔3〕
童稚街頭喜相告 明朝轉眼是新年
日人過年,家家都舂餅。餅即年糕。不用磨,用臼舂。不包不裹不放糖。食時先用火烤。烤后和以砂糖或洗沙〔4〕。不然則用豆油湯煮,更下些小菜。如此名為“雜煮”。頗有肉湯元之味。男最喜吃。舂餅是一門生意,有舂餅的匠人。主家于數(shù)日前定請。匠人來時,三五成隊,自抬鍋灶甑桶臼杵。挨門挨戶,下灶開火。隨煮隨舂。舂時口里唱歌。一唱數(shù)和。殊覺鬧熱。日人過年,不貼門錢,不貼對子,門前兩旁豎立松竹,大約是取長青之意。門上掛草纏,千金萬吊,意不可解。
多情最是鄰家子 送來米餅若干枚
堪供“雜煮”過新歲 豆飯明朝不用炊
去年在岡山時,亦曾舂過幾升米的年糕。今年只因搬家事忙,舂餅匠人先未定請。生意太旺,忙過不了,竟捱不到男名下來,到底沒有舂成。幸虧近處有一家小菜店子,是男時常照顧的。日本商人對于顧主,到了年末,多而不少總要送點東西的。此店主人于除日〔5〕便送男米餅三十多個,大有小兒時得吃油炒枕頭粑〔6〕之樂。又,日人每逢節(jié)日生辰,總要煮紅豆飯以志喜也。有了這三十多個粑,不煮紅豆飯,也可過年了。
戲與子和相笑約 明朝雪里要行軍
勸君早起休貪睡 先發(fā)制人古所云
準備明朝“攻擊”忙 借來名片十余張
上書湯武〔7〕先鋒隊 到處逢迎要酒漿
子和姓夏,名禹鼎,浙江寧波人。醫(yī)科同學也。與男甚相得。此處醫(yī)科同學共十七人。有家室者五人。同人中新編出一個拜年的名詞,叫著“攻擊”。攻擊云者,譬如軍隊出征,到了一處,便要吃嗑也。男同夏君相約:“我們須先發(fā)制人,免得被人攻擊。”夏君說:“假使正月初一下雪時,又怎么辦呢。”男便說:“雪里也要行軍。”說得兩人都笑起來。拜年要用名片,但是男的片子通用完了。于是在夏君處借了十多張來,寫了些先鋒隊字樣。到了元旦這日,男同夏君一起,真正到做了先鋒隊,攻擊一家吃了些年糕。但是后來男卻被〔8〕他們攻擊。同學中六人,昨晚在家中吃了晚飯才散。
身居海外偷尋樂 心實依然念故鄉(xiāng)
想到家中雞與肉 口水流來萬丈長
家中想必還是過舊歷年。過年豬不知已經殺了莫有。日下想做餅做粑,家里定忙過不了呢。
年假放至正月十五,尚有兩禮拜的余閑。假中無事,或溫習學課,或讀中國書過日。和兒長得甚好,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已滿一歲了。還不能走,卻是頑皮異常。男去年生日寄回相片,想家中必收到矣。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男開貞跪稟
正月二日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個別處編注者有添加。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內容,知寫于作者升入九州帝國大學以后的第一個新年,年份為1918年。
注釋
〔1〕該信不完整,此前文字未見留存。
〔2〕語出《詩經·豳風·七月》。原詩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墐戶,用土坯建的房子。作者前信形容其住所“周圍都是土壁”,情景與這段詩意相仿。
〔3〕日本慶賀新年的一種習俗。各家在正門上方懸掛粗稻草繩,或懸掛草繩編制的圓環(huán),稱“注連繩”。
〔4〕即紅豆沙。
〔5〕除日,原指農歷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日本明治維新后推行陽歷,把陰歷年除舊迎新的習俗及其稱謂移植到陽歷新年的節(jié)慶活動中。此處即指陽歷年的最后一天。
〔6〕四川中部的一種烹調方法。用粑葉把濕糯米粉包成長方形,形似小枕頭,故名“枕頭粑”。蒸熟晾涼,切片煎炒。
〔7〕商湯、周武王,并稱“湯武”。《易·革》:“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史記·穰侯列傳》:“以三十萬之眾守梁七仞之城,臣以為湯武復生,不易攻也。”
〔8〕手跡原無“被”字,據(jù)上下文校補。
六十一 致父母
(1919年3月31日 己未年二月三十)
父母親大人膝下:
今日得元弟三月九日家報,喜悲交集。喜的是許久不見家書,重得骨肉手筆,悲的是孩兒不孝,貽憂二老。玉卿函已遵命詳細答復了〔1〕,是男誤了人,也不能多怪,還望父母親恕兒不孝之罪。男不能回家的緣故,已詳詳細細的寫在答玉卿的信中。男在此間,日日都在認真讀書,并且有許多好朋友,互相提攜。家事一切,都是和兒母經手,不消兒過問。和兒亦漸漸長大,無病無痛。近來戰(zhàn)爭已平息〔2〕,物價想可漸就低減。男在此,每日只一心讀書,身無別故,總望二老勿勞遠慮。大哥處男常有信去,勸其早日歸省。至今終未成行,想亦別有緣故,官事在身,說起走來,想也不甚容易也。鹿蘋姻兄昨日突然由大阪來信,說以昨日或明日同嘉定李茂根君歸國,由神戶乘船,以旅費不足,不能來男處話別云云。大阪離男處甚遠,帶信要兩天才能到,本想要托他帶些東西,又不知他到底是昨日動身的,或者是明天動身,總是迫不能及。但是鹿蘋于九月內還要來的,來時令元弟帶同宗仁、宗益〔3〕及張侄來留學,甚為妥當也。元弟能來,不消如男一樣再進大學,只須進高等專門,為時甚快,至多只要四五年便可畢業(yè),正可與男同路歸國也。
敬望父母裁奪,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妻蔭
男貞跪稟
三月卅一日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個別處編注者有添加。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所說“近來戰(zhàn)爭已平息”等內容,確定此信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停戰(zhàn)后不久,年份應為1919年。《櫻簡》將年份定為1918年,不妥,參見本書解讀之三。
注釋
〔1〕玉卿,指張瓊華。作者復信未見留存。
〔2〕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與協(xié)約國代表在巴黎以北的貢比涅(Compiegne舊譯康邊)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歷時四年,終告結束。
〔3〕宗仁,即郭少成,作者長兄郭開文長子。宗益,即郭培謙,作者五哥郭開佐之子。
六十二 致父母
(1919年7月2日 己未年六月初五)
父母親大人膝下:
學校自前月十八日放假后,男每日往院中〔1〕去治療耳疾。本校學生治病,不取分文,只可惜醫(yī)的人都是助手,不大十分高妙,醫(yī)了三天,男便懶愛去得的了。男之耳疾不痛不癢,只是常翁翁作蚊鳴,不能聽遠察微而已,就不療治也不妨事的。自從廿一日起,男每日便往病理教室實習,算來已經過了一個多禮拜了。今天上學去后,接到元弟五月十八日家書。拆開讀時,熱烘烘的眼淚不知不覺的從男的兩個眼睛里不住的流了出來。鹿蘋姻兄未免言過其實了。鹿蘋用度甚奢侈,每年除了官費之外,總要求家款三四百金補濟。鹿蘋兄未免巧于張他人之旗鼓,作自己的保障了。世亂年荒,家中何能更得此巨款現(xiàn)金?二老如此待男,顛轉令男心不能一刻安。男稟如早到,請二老千急作罷,否則作為元弟路費,命元弟隨鹿蘋姻兄來留學,最男所夙夕默禱者也。日前體格檢查,判得一強字,完全不是虛假,男何敢將無作有來欺誑我父母呢?頭痛之患,從前在家中時便是有的。記得沈先生〔2〕主教家塾時,男做文作算不成,每每便覺頭痛,想是先天素弱,并非由勤勉過度而來。男自來東后,自覺年長無學,老大徒悲,比從前在內地時稍稍潛心向學,但還配不上說得勤勉二字。每月按領國家官費,供家養(yǎng)口,便何能說得到苦學二字耶?鹿蘋姻兄未免抽活人大過分了。
鄉(xiāng)鄰各縣如此干旱異常,真是“大兵之后,必有兇年”者耶!日本近來米價亦非常昂貴,其原因以我國近日排斥日貨,不買不賣,中國米不能輸入,以致如此〔3〕。近來日人生活亦日漸動搖,東京各小學教員數(shù)千人同盟協(xié)約,要求添薪十分之八,如不增俸,便全體不上講堂。〔4〕藉此以觀,可見其一般矣。不怕兵強馬壯,國稱頭等,人民沒有飯吃,總是一樣的沒法。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男貞跪稟
七月二日夜
說明
此信原文無標點,落款無年份。據(jù)信中“我國近日排斥日貨”,“東京各小學教員數(shù)千人同盟協(xié)約,要求添薪”等內容,確定此信寫于1919年五四運動發(fā)生以后。《櫻簡》編者曾推定年份為1918年,1992年珍藏版《后記(二)》改為1919年。有信封,《櫻簡》未提及,據(jù)原件圖片補遺。信封正面寫“中華民國四川省樂山縣城內縣街清河店 煩托便交沙灣場郭鳴興達收啟”;背面寫“日本福岡市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 郭開貞竹報七月二日”。僅嘉定府郵戳日期可辨認,為“八年七月廿八”。
注釋
〔1〕指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附屬醫(yī)院,一所綜合性醫(yī)院,也是醫(yī)學部的教學實習醫(yī)院。
〔2〕即沈煥章,樂山犍為人。作者從四歲起入家塾“綏山山館”,受教于沈煥章七年時間。
〔3〕1919年5、6月間,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掀起排斥日貨運動,抗議北洋政府的屈辱外交。加之同年3月,朝鮮爆發(fā)“三一起義”,日本進出口貿易嚴重受挫。
〔4〕《中國研究月報》570號載名和悅子《郭沫若在岡山》述,東京中小學教員要求提薪的罷課事件發(fā)生于大正8年(1919)6月29日。又據(jù)東京圖書出版會2005年日文版《櫻簡》注釋:1919年6月29日東京《朝日新聞》有對當?shù)刂行W教員集會要求提薪的報道。
六十三 致父母
(1919年11月9日 已未年九月十七)
父母親大人膝下:
元弟最近的兩封書信,都接到了。家款早已領到,已于前信詳細稟陳,想來必然早已抵家。目下留學生官費,每月有加四元的希望,總共一月是五十二元,于每月的衣食,到不十分吃苦。男所苦的只是學堂里的參考書和實習器具等項。一學年之內,關于此項的用費,總得要兩百塊錢才彀。本來書籍不買,也是可以混過的,日本人的參考書籍,大概是不狠〔1〕完備的。可是留學生與日本本國的學生又有不同的地方,他們可以完全聽講,他們可以完全抄錄,他們朋友又多,很可以互相補助;這些好處,留學生是件件都莫有的;所以不能不多買些書籍來參考。學堂里本來是有圖書館的,但是圖書館里面的書,都是不中用的書,舊了的書。所有的新書好書,通同是放在先生們的室子里面,學生們是不能借的。關于新學問的書籍,比從前舊學問的書籍不同。從前的書,愈古愈好。而今的書,上了十年,便莫有人要。目下學費既可有四元的增加,一年也可許多領得四十八元。又從本月起,逢每星期六日的午后,有幾個日本人請我教他們的中國話,每月約謝男八元。如能長久,也可算得一筆躉數(shù)。以后家里盡可以不必寄錢來補濟了。
和兒近來,長得異常討厭。每日只是吃,只是嗑,一句話也不會說得。看看再隔一個月就要滿兩歲了。不知男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么?
母親的生日又到了。姐妹、諸侄回家來耍了么?
四姐離家很近,肯時常回家耍么?許四哥〔2〕不肯醫(yī)病,卻不是好事。等男回家同他醫(yī)也好,只是還要三年呢!沈煥章先生在太平鎮(zhèn)主教,真是難得了。沈先生娘也去了世么?元弟信中說是沈先生帶著二世兄同孫世兄同居。沈先生一人,怎么能彀兼顧得這許多呢?又要教書,又要帶兒子,又要帶孫子,男想起來,不知不覺得便眼淚涔涔的。元弟不妨時常去看望先生,有時更請先生來家耍耍也好。
元弟在家中近來是如何過活?還是在讀古書么?家中有部《南北朝史》,中有《北魏書》,書中有《倭寇志》一篇,如不十分長時,請元弟抄錄一份來寄我,愈早愈好。又有《遼金元史》一書,請把那《元史》考查一考查,其中有《范文虎傳》〔3〕么?又有關于元兵征日本〔4〕的紀事么?請一并詳細考查考查,愈詳愈好,細抄一份給我。如嫌抄太費事時,請把《倭寇志》同《元史》寄來最好。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妻蔭
男開貞跪稟
十一月九日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個別處編注者有添加。落款無年份。據(jù)信中所說和兒“再隔一個月就要滿兩歲”等內容,確定年份為1919年。有信封,《櫻簡》未提及,據(jù)原件圖片補遺。信封正面寫“中華民國 四川省樂山縣城內縣街清河店 煩托便人帶交沙灣 郭鳴興達號收啟”;背面寫“日本福岡市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 郭開貞竹報 十一月十一日”。日本福岡□□(疑為箱崎)郵戳日期為“□.11.10”,即“×年11月10日”。國內郵戳,萬縣為“八年十一月廿三”;嘉定府為“八年十一月三十”;另兩枚日期不清晰。據(jù)福岡郵戳,知信封背面書寫的投寄日期有一日誤差。
注釋
〔1〕狠,通“很”。
〔2〕指四姐丈夫,許堯堦。
〔3〕范文虎(?—約1301),南宋將領,后降元。至元十八年(1281)奉命出征日本,遇臺風,戰(zhàn)船被摧毀。范落水被救后,臨陣脫逃,使元軍大敗。
〔4〕忽必烈稱帝后,兩次出征日本,均敗北。日本以天皇年號為兩戰(zhàn)冠名,分別為“文永之役”(1274,至元十年),“弘安之役”(1281,至元十八年)。
六十四 致父母
(1920年3月15日庚申年正月廿五)
父母親大人膝下:
大哥已安抵故鄉(xiāng),少成又慶結青廬〔1〕,家中雙喜重重,欣賀無暨。
安娜已于今晚(午后六時三十分頃)分娩,又得一男。叨父母恩祜,祖宗德澤,母子均無恙,和兒亦好。此子乳名命日博生〔1〕,取其生于博多市,更祝其將來成個淵博的學者。
不日便是父親壽誕,想家中正歡慶團也。
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妻蔭
男貞跪稟
陰歷正月二十五日夜燈下
說明
此信原文無標點,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所說郭博于當日出生,可知為1920年。又據(jù)落款陰歷日期,確定此信日期為1920年3月15日。
注釋
〔1〕古代舉行婚禮時,用青布幔為屋,于此結拜。
〔2〕郭博(1920—2011),在郭開文編《哀音錄》中名“宗孚”;在郭沫若等編《德音錄》中名“宗淵”。建筑師、攝影家。1954年回國定居。任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
六十五 致父母
(1921年12月15日 辛酉年十一月十七)
父母親大人膝下:
元弟陰十月十一日一信,今日奉到。開封隔著半透明的紙早隱約看見父親底真容,早便流下了淚來。八年不見父親,父親的面容比從前不同得多了,壽紋比從前要多些,要深些了。我記得八年前父親底面容,下眼瞼確莫有這么露出。我狠〔1〕盼不得早一刻回家。母親的像覺得比八年前還要康健一樣。兒想在明年暑假定要回家一次。因為學校畢業(yè)期限,在后年三月。畢了業(yè)后,至少還當?shù)脤嵙晝赡瓴拍芑貒?/p>
培謙侄不料竟長了那么大,只看像,不讀元弟的信時,簡直認不出是誰來。將來兒回家時,怕不認得的人非常之多呢。
三姐的鳳泉侄女不料竟長到十七歲,不料長到了十七歲竟致夭折,讀信不禁凄然。望三姐到不要過于悲哀才好。三姐不知道還時常回家來耍么?鳳泉侄女得的怕是肺病。我家大伯和九嬸,都因肺病結核,此肺結核的微菌竟隱伏于吾家而未根絕。從前,前王氏五嫂〔2〕也正是受此傳染。兒想我家中各間房屋均宜消毒才行。凡大伯與九嬸所住過的房舍,尤宜嚴行消毒。不然在我家中會遺害于無窮,真是可怕。消毒方法將房舍中所有窗戶縫隙一律嚴行密閉,在其中焚燒琉磺,最是便法。焚燒過一日一夜(愈久愈好)想當有效。省里或嘉定城內如能買得出“福爾馬林”Formalin溶液時最好,以“福爾馬林”的蒸氣消毒時,只須七個鐘頭,便可有效。家中無消毒機械,可用鍋爐代替。消毒時仍須嚴閉窗戶,不使稍留縫隙。平時宜常開窗戶以延引日光,因為日光有消毒作用。房舍中最宜多辟窗戶,吾家房舍,窗戶太少,如五哥現(xiàn)住的前九嬸所住的居室,又前大伯及六哥所住的居室(此室不知現(xiàn)在有入住否?)都很陰晦,窗戶最少,于保菌最宜,宜擇向陽方向多開些窗子,或多設天窗亦可。通氣和向陽兩者是對于一切病患的自然療法。務請家中注意。
七妹已平安否?甚掛念。兒媳歸寧后已回家否?八年不見,總覺令人可憐。
元弟寫來的木芙蓉一詩,很有深意。但是還嫌莫有解放得干凈。要做舊詩,就要嚴守韻律,要做新詩,便要力求自然。詩是表情的文字,真情流露的文字自然成詩。新詩便是不假修飾,隨情緒之純真的表現(xiàn)而表現(xiàn)以文字,打個比喻如像照相。舊詩是隨情緒之流露而加以雕琢,打個譬比如像畫畫。總之要新就新,要舊就舊,不要新舊雜糅,那就不成個物什了。所以做詩——尤其是做新詩——總要力求“醇化”“凈化”,要力求homogeny, harmony〔3〕。所以做新詩總不宜拘拘于押韻,須知沒韻也能成詩,近代的自由詩,散文詩,都是沒韻的抒情文字。以下我寫幾則做新詩的原則在后。
1、要有純真的感觸,情動于中,令自己不能不“寫”。不要憑空白地去“做”。所以不是限題做詩,是詩成后才有題。
2、表顯要力求真切,不許有一毫走蹍。
3、要用自己所有的言辭,不得濫用陳套語和成語。
4、不要拘拘于押韻,總要自然。要全體都是韻。
5、作一詩時,須要存?zhèn)€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心理。要使自家的詩之生命是一個新鮮鮮的產物,具有永恒不朽性。這么便是“創(chuàng)造”。
6、全體的關系須求嚴密,不得用曖昧語。(如弟《木芙蓉》中末尾兩句便是曖昧語,因為讀的人不知道是甚么意思。)——曖昧與深邃不同,不要誤會。抒情的文字惟最自然者為最深邃,因為情之為物最是神奇不可思議的天機。
7、要有余韻,有含蓄。
以上是隨手寫出來的,其余由弟自行去領會了。我看教三兒們讀書作文最好是應用同種的原則,總要使學者自發(fā)其心花,不要生搶活奪地只剪些紙花在枯枝上貼。
男開貞跪稟
陽十二月十五日〔4〕
木芙蓉
抽芽一發(fā)條一葉大,
望了你多少回,
好了!萼朵兒露了頭角了!
(吾鄉(xiāng)呼蓓蕾為“格都”,我看是“萼朵”之音變。)
一攢,兩攢……
攢攢的萼朵兒都解了苞了。
哦!你的心花可是怒放了嗎?
你硬戰(zhàn)勝了霜和露,
你在最上枝頭竟裂〔5〕成了個色香世界!
噯!怎么才一日
你的靈魂兒早飛向了斜陽以外?
你心兒竟那么多愁!
你形容兒早那么枯槁!
噯!一種不可抵抗的引力兒
竟把你吸引到地下去了!……
這兩句最好,最有力量!〔6〕(末后兩句非常之神妙。因為一方面包含了一種甚深刻的象征。如此便彀了,以下數(shù)句是蛇足。)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所說“八年不見父親”等內容,確定年份為1921年。
注釋
〔1〕狠,通“很”。
〔2〕指五哥郭開佐的第一位夫人、郭培謙生母王師韞(1892—1910)。作者《我的童年》:“她病后沒半年便和五哥結了婚。年底便生了一個侄男,產后僅僅三個月便吐血死了。她的病在我們中國,從前叫作產后癆,又叫百日癆。這不消說是一種急性的肺結核。”
〔3〕《櫻簡》釋文拼寫有誤,照手跡改正。
〔4〕原信手跡受信紙限制,將落款置于首頁右下方空白處,現(xiàn)據(jù)文意移此。
〔5〕原信手跡不清晰,形似“裂”。《櫻簡》釋文作“裝”,存疑。
〔6〕《櫻簡》將這句話錄入編者說明,現(xiàn)據(jù)文意移此。
六十六 致父母
(1922年1月11日 辛酉年十二月十四)
父母親大人膝下:
元弟陰十一月十六日來函,昨晚始奉到,讀罷潛然者久之。日前奉到北京來款四百元之后,不久又奉到渝城聚興誠匯款,并且自去年十二月起,官費復活,近來男之生活已非常富裕矣。余款尚有四百元之數(shù)現(xiàn)存銀行,可備不時之用。二老請勿過為男慮,家中今后亦請勿再行籌費匯兌也。去年回國〔1〕時,本想舍去醫(yī)業(yè),因為性既不近,耳又不聰,繼續(xù)學醫(yī),斷無多大成就,所以決心拋棄,回了上海。繼經友人勸勉,家函督率,務必以完成醫(yī)業(yè)為指趣,所以于去年九月又不得不折回日本。在日本學醫(yī),想要從大學畢業(yè)時,至少當在十年以上。其實單是學醫(yī),本要不到這么久的年辰,因為日本醫(yī)學是承受于德人,所以在日本學醫(yī)的人非學德文不可。中國人來日本學醫(yī)又非先學日本文不可,要走種種紆路,所以要費如許久的年辰,并且還不能精進。計算在日本帝大學醫(yī)年數(shù)如左,
高等學校預科 一年(目的在補習日本文)
本科 三年(目的在修習德文)
帝大醫(yī)學部 四年(真正學醫(yī)的年限)
如此已經要八年之久。在考入預科之前,至少須有半年以上的預備,在大學畢業(yè)以后,至少亦須有一年以上的實地驗習,計算起來,總要在十年以上。
又大學四年中所受科目分成六部試驗。每部共三門,在試驗前三日抽簽,抽得其中一門,便專受此一門的試驗,其余兩門無試驗。于當受試驗時期中缺考時,每隔半年可以補考。
第一學年中 無試驗
第二學年末 第一、二部試驗
第三學年末 第六部試驗
第四學年末 第三、四、五部試驗
男在第二學年時所當受的試驗沒有受他,因為早有心拋棄醫(yī)學故。去年四月回國,因此遲了一年。現(xiàn)刻尚在第三學年也。去年九月轉日時,才把第一部試驗受了,因為趕不及,第二部試驗尚未受。第二部試驗擬在今年三月尾上受。不久即至,目下在從事準備矣。第六部試驗擬在今年九月內受。其余第三、四、五部在明年三月受完,便畢業(yè)。屈指計算,自目前至畢業(yè),只有一年的光陰耳,轉瞬即至也。男既已決心轉回日本,當然要把學校考畢業(yè)才算事。畢業(yè)不畢業(yè)雖是無可無不可,但是要畢了業(yè)之后才能實習,要實習之后才能獨立醫(yī)人。實習到可不必在日本,便在國內西醫(yī)處亦可,要想當醫(yī)生,這道關門,無論如何是不得不通過。
二老望男心切,在今年暑假內男亦可以歸省一次。但是歸省一次旅費往返須三四百元,一時卻是難以措辦〔2〕。屆時看路道如何,當?shù)妙A先報告。男等在此均好。兩個兒子長得多大了。博兒最肥胖。和兒很高長。不久當合撮一像寄歸也。和兒近來不大哭了。往常每晚要哭醒的。如今可以睡過通夜,不醒不哭了。最愛畫東畫西,畫火輪船、火車、電車、自動車〔3〕等。已經滿了四歲了(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數(shù)數(shù)尚數(shù)不清,只曉得說一、二。以上便數(shù)不出。還不曉得說中國話,因為沒有教他。博兒要滿兩歲了(今年三月十五日),異常頑皮,肥得來鼻子都幾乎〔4〕埋在肉里了。
目下尚在年假中,不久便當開課。肅此敬請
福安!
闔家均吉。
男貞跪稟
正月十一日
去年武昌師范、北京大學曾欲聘男當文科教習,男都謝絕了。〔5〕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落款無年份。據(jù)信中作者一年前曾回國,和兒“已經滿了四歲”等內容,確定年份為1922年。有信封,正面寫“中華民國 四川省樂山縣沙灣場 郭鳴興達號收”;有一枚日本福岡箱崎郵戳,日期為“11.1.11”,即大正11年(1922)1月11日。未見信封背面圖片,據(jù)《櫻簡》說明:背面寫“正月十一日發(fā)”;國內郵戳4枚,可辨認的有“十一年二月一日萬縣”,“十一年二月×日竹根灘”。
注釋
〔1〕作者《創(chuàng)造十年》述,1921年4月1日在門司港與成仿吾會合,同船回國,與此信內容契合。
〔2〕《櫻簡》釋文作“指辦”,照手跡改正。
〔3〕自動車,日語,汽車。
〔4〕手跡在“幾乎”二字后有“在”字,據(jù)上下文掩去未錄。
〔5〕武昌師范欲聘作者任教事,見作者《創(chuàng)造十年》:武昌師大的下聘“第一回是一九二一年九月,那時還是高等師范,尚未升成大學,聘我去做文科教授,聘書下到了四馬路的泰東。但我已經折回了日本,在繼續(xù)著我的醫(yī)科學業(yè)了”。北京大學欲聘事,殆與周作人擬聘作者到北京大學講授日本文學相關。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9月版,第383頁):“1922年周作人在籌辦北京大學日本文學系時,曾有過邀請剛從日本醫(yī)科大學畢業(yè)的郭沫若來系任教的計劃。”所記時間與該信相去不遠。
六十七 致父母
(1923年1月17日 壬戌年十二月初一)
父母親大人膝下:
今天受了第五部(耳科、眼科、皮膚科)的試驗。及第了。
來月中旬當受第三部(內科等),再來月中旬當受第四部(外科等),大約再隔五十天便可畢業(yè)了。
家款尚未到。
富子大約在這兩三日之內臨盆,一切都已準備好了。
重慶事不愿就〔1〕,錢太少而事太繁,并且不能獨當一面,不愿。畢業(yè)后就事的心思,現(xiàn)刻還沒有,想獨自開業(yè)大舉。
男開貞
一月十七日
說明
此信標點為原文所有,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富子又將“臨盆”等內容,確定年份為1923年。
注釋
〔1〕作者自傳體小說《漂流三部曲·十字架》描寫“C城的紅十字會”數(shù)次請主人公愛牟回C城當醫(yī)生均被拒絕的情節(jié),與此信相關聯(lián)。
六十八 致父母
(1923年1月21日 壬戌年十二月初五)
父母親大人膝下:
今日上午十一時四十分頃,富子安產第三兒〔1〕。查舊歷,今日是全月五日,屬牛〔2〕。“一白佛滅〔3〕”,遂命名之為“佛生”。目下母子均無恙,請二老勿念。排行大名請家中任意選定。肅此專報,順請
福安!
闔家均問好。
男貞跪稟
陽歷正月廿一日〔4〕
說明
此信原文無標點,落款無年份,未見信封。據(jù)信中陽歷和陰歷的對應日期,確定年份為1923年。
注釋
〔1〕即郭復生(1923—2004),一名佛生,在郭開文編《哀音錄》中名“宗履”;在郭沫若等編《德音錄》中名“宗慈”。1948年回中國定居,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工程師。
〔2〕全月,即臘月。陰歷壬戌年臘月初五,對應陽歷為1923年1月21日。壬戌年生人屬性為狗,信中推算有誤。
〔3〕一白,九星之一。佛滅,釋迦摩尼圓寂,涅槃。
〔4〕《櫻簡》釋文作“二十二日”,照手跡改正。
上一篇:《有懷》敝帚集與游學家書
下一篇:《出國留學以前 家書五函(1912年6月—1913年12月)》敝帚集與游學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