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①
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②,舞雩風軟纻羅輕③。酣詠樂升平。
微雨過,何處不催耕④。百舌無言桃李盡⑤,柘林深處鵓鴣鳴⑥。春色屬蕪菁⑦。
①熙寧九年(1076)暮春作于密州。
②“曲水”句:古人于三月上巳日,臨水修禊(祓除不祥),曲水流觴。本年蘇軾亦舉行此禮俗,其《滿江紅》自序云:“東武會流杯亭,上巳日作……”詞云:“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蓋依東晉王羲之蘭亭修禊故事。蕉葉,形如蕉葉的酒杯,可以在水面流動。
③“舞雩(狔ú)”句:《論語·先進》記曾點言志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對這種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很贊賞,“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蘇軾亦主此說,其《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詩云:“浴沂曾點暮方還”;《宿州次韻劉涇》詩云:“舞雩何日著春衣?”按《論語》朱熹集注:“春服,單袷之衣。……舞雩,祭天禱雨之處,有壇墠樹木也。”
④“何處”句:謂處處聽到布谷鳥催人春耕的鳴聲。
⑤百舌:鳥名,俗稱山麻雀,學名鷚,又名反舌,善于學習各種鳥鳴,故名。立春后鳴囀不已,夏至后即無聲。此處似提前而言。
⑥“柘林”句:承過片二句而言。鵓鴣,即布谷鳥。
⑦春色屬蕪菁:謂已屆晚春。蕪菁,又名蔓菁,俗稱大頭菜。韓愈《感春》詩之二:“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畢。”
上一篇: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寫作背景、注釋
下一篇:蘇軾《滿江紅·東武會流杯亭,上巳日作》寫作背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