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陶淵明《讀史述九章并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1:32:20

讀史述九章并序

余讀《史記》,有所感而述之。

【原文】

夷齊

二子讓國,相將海隅。天人革命[1],絕景[2]窮居。采薇高歌[3],慨想黃虞。貞風凌俗,爰感懦夫。

箕子

去鄉之感,猶有遲遲。矧伊[4]代謝,觸物皆非。哀哀箕子,云胡能夷?狡童之歌[5],凄矣其悲。

管鮑

知人未易,相知實難。淡美初交,利乖[6]歲寒[7]。管生稱心,鮑叔必安。奇情雙亮,令名[8]俱完[9]。

程杵

遺生良難,士為知己。望義如歸,允伊二子[10]。程生揮劍[11],懼茲馀恥。令德永聞,百代見紀[12]。

七十二弟子

恂恂[13]舞雩,莫曰匪賢。俱映日月,共飡[14]至言。慟由才[15]難,感為情牽。回也早夭,賜[16]獨長年。

屈賈

進德修業,將以及時[17]。如彼稷契[18],孰不愿之?嗟乎二賢,逢世多疑。候詹寫志,感獻辭[19]。

韓非

豐狐隱穴,以文自殘[20]。君子失時,白首抱關[21]。巧行居災[22],忮辯[23]召患。哀矣韓生,竟死說難[24]。

魯二儒[25]

易代隨時,迷變則愚[26]。介介[27]若人,特為貞夫[28]。德不百年,污我詩書。逝然不顧,被褐幽居。

張長公

遠哉長公,蕭然何事?世路多端,皆為我異。斂轡朅來[29],獨養其志。寢跡窮年[30],誰知斯意。

【注釋】

[1]革命:改朝換代。《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2]絕景:絕影,銷聲匿跡。

[3]采薇高歌:化用《史記·伯夷列傳》引伯夷、叔齊《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4]矧(shěn):況且。伊:語助詞。

[5]狡童之歌:化用《史記·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6]乖:違逆,引申為沖突。

[7]歲寒:見《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令名:美名。

[9]完:完美。

[10]允:誠信。《詩經·小雅·車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11]程生揮劍:見《史記·趙世家》:“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后。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愿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自殺。趙武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

[12]紀:記載。

[13]恂(xún)恂:忠厚的樣子。

[14]飡:通“餐”,意為品位。

[15]才:指顏回。

[16]賜:端木賜,指子貢。

[17]及時:見《周易·乾·文言》:“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指趕上舉用之時。

[18]稷契(xiè):舜帝時兩位賢臣。

[19]候詹寫志,感獻辭:見《楚辭·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決之。’”此句猶言屈原明其志也。《鳥賦》:賈誼所作名篇。

[20]豐狐隱穴,以文自殘:化用自《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于山林,伏于巖穴,靜也……然且不免于罔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

[21]君子失時,白首抱關:意謂君子如果失去時機,到老只能屈居下位。抱關:指監門小吏。《史記·魏公子列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絜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

[22]巧行居災:是句猶言,小聰明招致大災禍。

[23]忮(zhì)辯:強詞奪理。

[24]說難:一語雙關:韓非著《說難》指出游說很危險,同時他死于游說。

[25]魯二儒:漢高祖劉邦初定天下,叔孫通諫議定禮儀,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26]指叔孫通忘記節操,詳見上注。

[27]介介:耿介,耿直。

[28]貞夫:志節堅貞之人。

[29]斂轡朅(qiè)來:意為辭官歸隱。

[30]窮年:直到離世。

【譯文】

我讀《史記》,有所感悟而加以記述。

夷齊

伯夷、叔齊互相推讓君位,相伴逃離至海濱。周武王順天應人討伐商紂,伯夷、叔齊匿跡于那里僻遠窮困。采薇充饑而高歌,慷慨之中懷想黃帝虞舜。堅貞風骨凌駕于世俗之上,感奮鼓舞激勵著懦弱之人。

箕子

離開家鄉時的那種難言的感覺,尚且依戀不已。更何況是改朝換天,接觸的事物總覺得都已不是舊日的模樣。悲痛萬分的箕子啊,說什么才能平息起伏不定的心情?感慨之下而作出狡童之歌,哀傷凄涼啊何其悲傷。

管鮑

了解別人并非容易,能夠相知更是無比困難。初次交往平淡和美,利益相悖時如同經歷嚴寒的考驗但友情不變。只要管仲能得償所愿,鮑叔牙定心安。珍奇的友情雙雙輝映,美好的名聲一樣完美。

程杵

舍棄生命的確很難,但士甘愿為知己者付出一切。向義而求視死如歸,程嬰和公孫杵臼二位就是這樣的人。程嬰揮劍自戮,害怕茍活成為以后的羞恥。美好的品德永遠被傳頌,千秋百代仍然在歷史中閃耀。

七十二弟子

仲尼弟子謹恭地學習,沒有說不是賢才的。高尚道德個個都輝映日月,一起參悟老師最好的教誨。孔子的悲傷來自人才難得,感悟總是被主觀感情所牽制。可惜顏回早早夭折,只有子貢獨享天年。

屈賈

增進道德水平學習知識,將用才智為時世所用。就像那古代的后稷與契,誰不希望像他們那樣成為有作為的人?唉,兩位賢才——屈原、賈誼,受盡世人的猜忌。屈原問卜詹尹以抒發心懷,而賈誼有感鵬鳥作賦嗟嘆。

韓非

豐滿的狐貍隱藏在山穴,因為皮毛美麗而遭受殘害。君子生不遇時,到白頭只能做個看門人。機智的行為容易招致災禍,巧言善辯也能引來禍患。可悲啊韓生,最后竟然死于《說難》。

魯二儒

改朝換代隨時勢變遷,糊里糊涂不斷跟著變化就不免愚蠢了。孤介正直的像這兩個人,特別是堅貞不改的男子漢。高尚的品德傳承尚且不到百年,而污蔑我所捍衛的詩書。遠遠離開不回頭張望,寧愿穿著粗布短衣隱居起來。

張長公

距今已然遙遠啊長公,寂寞冷落到如此究竟為何事?世上道路有無數起點,都與我的志趣不相同。勒住韁繩辭去官職,獨自涵養我的心志。隱藏蹤跡渡盡歲月,誰能知道這其中的含意。

【賞析】

這是一組四言詩,風格、情感與《扇上畫贊》相仿,作于公元420年,陶淵明五十六歲。不難看出,陶淵明是在借古寫今闡述自己的亡國之悲。

本組詩內容上可以視作《史記》的讀后感。陶氏讀《史記》,多少有著相惜相憐的成分。

全組詩由遠及近,分別講述了伯夷與叔齊、箕子、管仲與鮑叔牙、程嬰與公孫仵臼、孔子門人、屈原與賈誼、韓非子、魯國儒生與張摯的故事。評價標準符合儒家的道德觀。

首先講述了伯夷與叔齊以王族之尊而隱居首陽山的故事,太史公在《伯夷列傳》中感嘆道:“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比之于顏回,又徒增一分感慨,突出了他們的凜然大義。陶淵明強調了他們因易代的憤然或超然的隱居:“天人革命”以后便“絕景窮居”。

第二首承接第一首。關于箕子,《史記》中記載他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宋國的開國之君。“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為桮,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紂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詳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史記·宋微子世家》)

第三首詩,從管鮑之交,筆者讀不出亡國之悲,不過筆者想到作者的一些朋友肯定投靠了新朝,于是作者對于友情的理解會有不同。

第四首《程杵》,講述了一個悲壯的復仇故事,如果進一步解讀,則是對于劉裕的諷刺——他不能像程嬰與公孫杵臼一般效忠晉朝,“程生揮劍,懼茲馀恥”。

第五首《七十二弟子》,講述了他心中的儒家氛圍,有“風乎舞雩”的場景,有學生們“共飡至言”的思想交鋒。最后交代了顏回早夭,子貢長壽。

第六首《屈賈》,則抒發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感情。借舜帝時的兩位賢臣后稷(傳說是周朝的先祖)與契來比喻屈原、賈誼兩位賢臣。而“候詹寫志,感鵬獻辭”,則分別指屈原的《懷沙》(也是屈原的絕筆)與賈誼的《鳥賦》。(fú)鳥,可以理解為貓頭鷹,古人視為不祥之物。這兩篇文章不算很短,都有幽憂之思。

第七首詩講述了韓非子的生平。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先是原文引用了《說難》,繼而講述了李斯如何戕害同門,雖未提及老莊,但“巧行居災,忮辯召患”頗有老莊思想。

第八首則寫到兩位恪守氣節的儒生。借古諷今,打了攀附劉宋王朝的人的臉。

最后一首表達了陶淵明的歸隱之情。令筆者想到《離騷》的“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等詩句。可以說,陶淵明很灑脫地秉承了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渴慕上古時期的淳樸之風。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陶淵明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