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導讀】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也有人認為是太原人。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后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王昌齡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作品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情意雋永,語言精練生動,音律鏗鏘悠揚,擅長七絕。
“從軍行”是樂府舊題,多寫軍隊征戰之事。王昌齡共寫了七首《從軍行》,這里選的是第四首。
【原詩】
青海長云暗雪山①,孤城遙望玉門關②。
黃沙百戰穿金甲③,不破樓蘭終不還④。
【注釋】
①青海:指青海湖,在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西。長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終年積雪的山,此處指祁連山,在今甘肅省。②孤城:指玉門關,故址在今天的甘肅省敦煌縣西北,因地廣人稀,給人以孤城之感。這句詞序倒裝,意思是“遙望孤城玉門關”。③黃沙:西北塞外的沙漠,沙呈黃色。穿:磨破。金甲:戰衣,是金屬制成的盔甲。④破樓蘭:借指徹底消滅敵人。樓蘭:漢時對西域鄯善的稱呼,詩中泛指當時侵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譯詩】
青海上空的浮云遮暗積雪高山,
遠遠地眺望一座孤城玉門邊關。
將士們磨破了鐵甲在沙場奮戰,
不攻破樓蘭消滅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作者借雪山孤城為背景,有力地表現了戍邊將士們誓掃樓蘭消滅敵人的決心,熱烈贊頌了前線將士舍身為國的英雄氣概。
詩的前兩句展示了祖國西北邊陲廣袤的自然景色,境界闊大。通過“青海”、“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等有代表性的景物,點出了西北邊境的典型環境,也渲染了戰爭的氣氛。第三句“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敘事,敘述了戍邊將士在極艱苦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戰斗的情景。這里“穿”字用得很好,生動地體現“百戰”的特點。結尾“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是直抒胸臆,是全詩的主旨,表達了將士們不擊退敵人誓不回還的共同信念和保家衛國的共同心聲。
這首詩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畫面豐富,色彩鮮明,感情激越,情調悲壯,氣勢磅礴,給讀者一種畫面美和精神美的感受。
上一篇:《芙蓉樓送辛漸》詩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昌齡出塞①(其一)》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