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
【題解】
《至后》是杜甫在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冬至前后所作的七言律詩。
當(dāng)時詩人在嚴武的府中任幕僚,卻因幾次為嚴武出謀獻計而遭到其他幕僚的嫉妒與排擠,終是才學(xué)大志得不到施展,因而郁悶至極。故而想提筆寫詩以來排遣遠羈劍外、歸鄉(xiāng)不能的抑郁之情,沒想到詩成之后,觸景傷情,反而更加凄涼不已。所以這首詩屬于借詩詠懷,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原文】
冬至至后日初長①,遠在劍南思洛陽②。
青袍白馬有何意③,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④。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⑤。
愁極本憑詩遣興⑥,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
【注釋】
①日初長:指冬至之后,白天逐漸由短變長。
②劍南:這里指蜀地。因在劍門關(guān)以南,故稱。
③青袍白馬: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
④金谷、銅駝:這里指金谷園和銅駝陌,兩者皆洛陽勝地。非故鄉(xiāng):這里指金谷園、銅駝等地因遭受安史之亂變得物是人非。
⑤棣(dì)萼:這里用來比喻兄弟。棣:一種落葉灌木,花黃色。
⑥愁極:極為愁苦。
【譯文】
冬至之后,白天漸漸變長,黑夜?jié)u漸縮短,遠在蜀地的我十分思念洛陽。
我在嚴武的幕府中遭遇小人排擠,無所事事,整日里著青袍,騎白馬,做了這樣一個閑官,人生又有何意義呢?安史之亂后,洛陽城已經(jīng)淪陷,恐怕現(xiàn)在洛陽的金谷園、銅駝等勝地的風(fēng)景,也因遭受了安史之亂而變得今非昔比了。
梅花正在含苞欲放,此情此景,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遠在洛陽的朋友們,自那日一別,真的害怕永久都不能再相見了。
我愁悶極了,本想寫首詩來排遣這愁悶的心情,沒料到這首詩寫成之后自己吟詠起來,反而更覺得凄涼與寂寞了。
上一篇:杜甫《玉臺觀》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舟月對驛近寺》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