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宮
【題解】
此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公元757年)閏八月。安史之亂使國家破敗不堪,人民災(zāi)難深重。杜甫政治上受到打擊,內(nèi)心凄涼。他自長安回陜北鄜州探視妻子,路過殘破的玉華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玉華宮在今陜西省宜君縣西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所建,到杜甫路過之時,已廢為玉華寺。但此詩卻題為玉華宮,體現(xiàn)了詩人在兵荒馬亂,國家衰微之時,對貞觀之治的無限緬懷,通過反襯昔盛今衰,巧妙地將人生無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為后文作了巧妙的鋪墊,撫今追昔,感嘆人與物的幻滅無常。
這首詩不僅在結(jié)構(gòu)上顯得跳躍而富于變化,同時在音韻上也很有特色。以短促的仄聲韻一韻到底,使音律顯得急促有力,給人一種奇崛的美感。
【原文】
溪回松風長①,蒼鼠竄古瓦。
不知何王殿,遺構(gòu)絕壁下②。
陰房鬼火青,壞道哀湍瀉③。
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④。
美人為黃土,況乃粉黛假⑤。
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⑥。
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⑦。
冉冉征途間,誰是長年者⑧?
【注釋】
①回:一作“迥”。松風:松林之風。南朝宋顏延之《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壟生。”
②遺構(gòu):前代留下的建筑物。絕壁:陡峭的山壁。
③陰房:陰涼的房室。仇兆鰲注:“《寰宇記》:廢玉華宮,在坊州宜君縣西四十里,貞觀十七年置。正殿覆瓦,馀皆葺茅。當時以為清涼勝于九成宮。陸機《登臺賦》:步陰房而夏涼。”鬼火:磷火。迷信者以為是幽靈之火,故稱。壞道:毀壞的道路。湍(tuān)瀉:湍急的流水瀉下。
④萬籟(lài):各種聲響。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笙(shēng)竽(yú):兩種樂器名。一作“竽瑟”。色:一作“氣”,一作“光”。正:一作“極”。蕭灑:即瀟灑,清麗;爽朗。
⑤況乃:何況;況且。粉黛:敷面的白粉和畫眉的黛墨,均為化妝用品。
⑥金輿(yú):帝王乘坐的車轎。故物:舊物;前人遺物。石馬:石雕的馬。古時多列于帝王及貴官墓前。
⑦藉(jiè):憑借,依靠。浩歌:放聲高歌,大聲歌唱。盈把:滿把。把,一手握取的數(shù)量。
⑧冉冉:漸進貌。形容時光漸漸流逝。長年者:長壽的人。
【譯文】
玉華宮前有一條溪流迂回流轉(zhuǎn),從松林之中傳來久而不絕的簌簌風聲,抬頭望去,發(fā)現(xiàn)有老鼠在古老的瓦檐上無所顧忌地自由竄跳。一片荒涼景象,這座前代留下的建筑物就構(gòu)建在陡峭的山壁之下,但不知道是哪個君王修建的殿宇,想必當年也曾輝煌一時。然而現(xiàn)在,只感覺到陰冷的房屋里有青色的鬼火跳躍,不禁悚然,再看那毀壞了的道路殘破不堪,更是令人哀憐,好在還有湍急的流水傾瀉而下,相依相伴。大自然里的各種聲響真真切切地交織在一起,就像笙和竽吹奏而出的悠揚樂聲,使蕭瑟的秋天里,還能展現(xiàn)出清麗爽朗。
然而,昔日玉華宮里的美人們嬌美的身姿都已成了今日黃土,更何況是涂在臉上的脂粉和畫眉的黛墨呢?想當年侍奉在皇帝車轎左右的舊物,也唯獨剩下這永不腐爛的石馬了。面對此情此景,心里感到無比憂愁,倚坐在草地上,不禁放聲高歌,凄涼的眼淚落了滿滿一大把。可這漫漫的人生征途中,誰又能活到一大把歲數(shù)而成為長生不老的人呢?
上一篇:杜甫《游龍門奉先寺》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玉臺觀》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