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都好
紅塵飛揚。山下的路又在修,挖掘機轟隆隆地在他身邊開過。
“見寬師,你是上木香坪,還是下木香坪啊?”馬幫的馬夫遠遠地跟他打招呼。
“你說我是上好呢?還是下好呢?”他問。
“見寬師,你最自在了,上下都好。”馬夫樂呵呵地說。
他下到白草龍村,決定在這里要些水喝,討些東西吃。四小時的山路,他已汗流浹背,口渴難當。
白草龍村的村民都認識他。他跟他們要了兩個西紅柿,那是他喜歡的食物。小時候,他最愛干的事便是坐在自家菜地里,邊摘西紅柿邊吃。
1962年,他出生在臺灣云林縣虎尾鎮一個普通的農家,家里五個孩子,他是老幺。上小學前,他沒穿過衣服,家里窮,母親只圍了根布條擋住他肚臍,他整天光著身子到處跑,像鄰居家的豬。上了小學,他才穿上衣服,但母親叮囑鞋子要拎到學校門口再穿。在學校,他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籃玉全。從小到大,他的成績都出類拔萃。大學里,他學的是電子,畢業后,他又在軍隊的運輸后勤部隊們里服了一年零十個月兵役。退伍后,他進入了一家臺北的IT公司,銷售電腦主板。憑借勤奮與聰明,他成了公司業績最好的員工,收入逐年增加。就在他有能力孝敬父母時,母親患子宮癌去世,而父親也在第二年死于意外。
父母的相繼離世讓他難以接受。他拿著父母的八字到靈泉寺找惟覺長老問因緣,惟覺長老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他說:“師父,您別背了,我還可以倒背給您聽呢。”下山時,惟覺長老送了本《金剛經》給他,他自己去買了盒磁帶,照著經書,跟著磁帶,每天為父母誦經。
一晃三年,他從臺灣去了新加坡,跟朋友創辦了一家IT公司,他是這家準備上市的公司的常務執行董事,占有五分之一的股份。那時的他是風光的,腰挎BP機,手拿大哥大,住別墅,開跑車,客戶們叫他Michel。他的別墅附近有座光明山,山上有座普覺禪寺,住持宏船法師曾是李光耀的“國師”。他經常光腳走到普覺寺吃早飯,宏船法師喜歡他,常給他開示些佛法。有一天,宏船法師對他說,Michel,你的前世在印度,你是出家人的命。
他決定去印度尋找自己前世的因緣。他在恒河邊打坐,入定中,他見到自己是印度一個小國的王子,跟佛陀一樣。在血腥的宮廷政變中,他謀害過別人,后來也被人謀害。
恒河邊睜開眼的那一刻,他決定出家,了卻前世的業緣。
多年后,他總想起順治皇帝在《出家偈》中的那句話——“皇袍換得紫袈裟,只因當年一念差”。
回到臺灣后,他開始在中臺禪寺當義工。因為有管理能力,惟覺長老讓他當居士寮的寮長,負責跟居士有關的一切事情。義工之余,他開始念《心經》,山上、湖邊、石頭上,每天一千遍,念了十萬遍后,他在惟覺長老門下剃度出家,成為見寬和尚。
公司合伙人找上山來,勸他還俗下山。他們說:
“Michel,你是IT界的奇葩,對社會會有很大作用的,為什么要在這里當米蟲呢?”
“我不喜歡電腦,不喜歡對著有輻射的機器,我是出家人的命。”他說。
內心深處,他已不再屬于那種所謂的“文明生活”。他希望自己遠離人群,把自己藏起來。
他發現,中臺禪寺并不適合他。一年到頭,這里有無數的法會。他為解脫而來,卻發現自己比在公司里當執行董事還要忙得焦頭爛額。他不想當寺院的服務生,也不想象周圍的師兄弟們一樣成為“職業和尚”和“光頭俗漢”。中臺禪寺是子孫寺院,徒弟們都以是惟覺長老的徒弟而驕傲。他們處處模仿長老,走起路來都好像開悟很久的樣子。這讓他想起道濟禪師所說的“學我者墮落,不學我者亦墮落”。
他也并不想去佛學院。在他眼里,很多佛學院出來的和尚都喜歡耍嘴皮子,說得天花亂墜卻也跟了脫生死不相干,依舊是門外漢。他怕自己的修行會“死在話下”。他只想力摒一切名聲、權勢、道場、信眾,不負這身袈裟和慧命,不空過此生。
上一篇:《三世因果》大地清涼
下一篇:《不吃晚飯,會想晚飯》大地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