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把握當代中國政治理論及其實踐
政治理論建設是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中國政治理論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既重視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展,又重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整體推進當代中國政治理論建設,在理論和實踐中注重用辯證思維把握政治問題、推進政治發展。
一 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展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理論建設的核心內容,這個內容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整體。割裂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割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都是錯誤的。就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容而言,“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都是十分有害的。習近平善于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三者的有機統一,并將這一完整的思想體系運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強調“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保ㄗⅲ毫暯剑骸秷猿诌\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的基本經驗之一就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有能夠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保ㄗⅲ骸妒舜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第109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在這里,習近平一方面強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是能夠解決中國歷史性課題的主義,過去如此,現在也是這樣,馬克思列寧主義永遠都不能丟,丟了就是丟了根本。另一方面強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邏輯展開和實踐發展。
近年來,一些人故意制造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對立,強調這兩個歷史時期是相互否定的,從理論和實踐上否定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繼承性即整體性,割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統一。習近平強調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我之所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瓏鴥韧鈹硨萘ν褪悄弥袊锩?、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1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整體把握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問題,就是要堅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待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堅持聯系的觀點,就是強調不能割斷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理論發展史,就是強調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性。堅持發展的觀點,就是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注:同上書,第114頁。)
習近平善于從方法論上把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習近平強調,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還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
習近平系統總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從方法論上整體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發展的內在統一性。他強調指出,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這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把我們黨建設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695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二 辯證把握政治理論建設與重大戰略思想的關系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理論建設同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推進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得到了整體推進,政治思想建設也得到了整體推進,開創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新局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目標,這一目標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作單純經濟主義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這些目標也是當代中國政治理論建設的目標。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習近平指出,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保ㄗⅲ骸读暯疥P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第88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思想建設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改革開放的實踐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活水源頭。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機,就在于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由此可見,改革開放的實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供了豐富內容和前進動力。習近平強調,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
針對完全私有化的改革主張,習近平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在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上,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文化體制改革問題上,習近平強調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強調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制度基礎必須不斷鞏固,這對于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發展具有根本性和整體性意義。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習近平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保ㄗⅲ骸吨袊伯a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文件匯編》,第71頁,人民出版社,2014。)由此可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當代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也具有根本性和整體性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制度基礎的重要方面,習近平強調,“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的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愛國統一戰線,社會主義法制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等等,這些憲法確立的制度和原則,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保ㄗⅲ骸读暯疥P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第68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這些重要論述有力駁斥了在法治問題上的錯誤主張,為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確立了憲法原則和法治基礎。
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對當代中國政治思想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能否有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關系到黨自身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感情和態度。如果不能有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領導就會受到削弱和動搖,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事業就會產生懷疑和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就失去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群眾基礎。習近平強調,與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相比,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組織建設狀況和黨員干部素質、能力、作風都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80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三位一體的命運共同體,這三個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被削弱和動搖,任何一方的削弱和動搖都將威脅到其他兩個方面的存在和發展。
由此可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對于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同樣具有根本性和整體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加強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和實踐路徑,這將有效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有效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從而不斷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群眾基礎。
上一篇:抓住各項工作的主要矛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