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禪的五個步驟
很多人學習完黃庭禪,一開始可能很贊嘆,然后就以為能感受到黃庭的位置,就是懂黃庭禪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禪修班時每人發一張畫著黃庭的卡片送他,不就全搞定了嗎?何必講那么長的課程呢?然而事實并不然,因為感受到黃庭是你的情緒核心只是第一步,這只是讓你知道情緒痛苦的發生地,但并非這樣就能解脫煩惱掛礙。
接著認識情緒發生時黃庭內千變萬化的能量形態,看出它是由什么基本感受所組成的,看清所有的習氣、情緒、痛苦,原來都只是小小的能量在生滅去來而已,以及看清能量變動時所夾雜的七情六欲模式,徹底地看清內心的種種污垢,這就是知言的一部分,也算是第二步,但這樣也還不能解脫你的煩惱痛苦。
接下來是觀照氣機實相的訓練,觀照情緒的實相只是一種能量,一種氣的變化,絲毫不給能量任何好惡分別的意義,完完全全地臣服在能量的變化里面,沒有一點助長或抵抗的心思。這是第三步。這個步驟做得來,就能在任何一個貪嗔煩惱來襲的時候,當下就獲得解脫,當下就獲得安寧。
但可惜的是,這個步驟卻是有深度的,是要經過長久練習的,不是聽一聽就能懂的,也不是練一下就能得心應手的。因此大多數的人會在這個關卡停留很久,他們常說:“為什么我觀照到氣機實相了,卻依然煩惱痛苦呢?”其實這都是還未能真正觀照氣機實相的緣故,因為若是觀照氣機的實相,對它不帶任何的知見,那么能量的存在或流動不會帶來任何痛苦。但是學習中的人總是以為他所觀照的就是實相,這其實還有著很大程度的差別,此時只要再多一點地練習,就會漸漸進步的。
然而當陷入這樣的泥沼里時,大多數的人會感覺非常的懊惱,甚至開始質疑或批判這個學問的可行性。他們輕忽這個學問的深度,沒有想要踏實去練習的耐性,想一口就吃成胖子,但這是不可能的。黃庭禪得經過不斷練習才能成就。就像學雕刻一樣,沒有快捷方式,任何人都得一刀一斧踏實去練習、去失敗才有用。
進入這第三步驟的人偶爾也會說:“為什么我已經觀照它,不分別它,也不抵抗它,我已經完全臣服它、接受它,而它為什么那么久還不離開呢?”這種問法的人,基本上內心里還是希望那個感覺盡快離開吧!也就是說,他的觀照依然帶著“讓它早點離開”的目的,依然帶著分別取舍的知見。這種藏在內心深處的“言”自己有沒有觀照到呢?如果你沒有發現,就沒有機會改正,也就不可能得到徹底的實相,如此怎能在當下都能得到解脫與安寧呢!
因此當你困在這第三步驟而無法進展時,我只能說,你的內心必然還對氣機藏有分別知見在。此刻你需要對著那個貪嗔習氣的“浪頭”提起真知,對著浪頭踏實地去做觀照實相的練習,在失敗中求取真知,才會進步的!
為什么此刻我要特別提起浪頭呢?因為練習黃庭禪而不能有明顯進步的,都是因為沒有看清黃庭中的習氣浪頭所致。通過仔細地觀照后你將發現,每次貪嗔最熾盛的當下,就是黃庭中的氣機興起一個浪頭的當下。它就像海浪一樣,一波波地來襲,這波浪頭沒把你淹沒,下一波浪頭就把你打翻了;又像連環踢一樣,這一腳沒把你踢倒,下一腳就把你擺平了。
因此以“知言”來說,就有很多層次,內在的聲音會一層一層冒上來,想要擊倒你之前對習性的抵抗。首先你會先看到內在的習氣已經出現,雖然你剛才對它觀照實相,好像也很成功了,但接著再冒上來的一波波熱血,會夾雜著懷疑你有能力面對那一波波的情識的聲音,然后又有一波波的熱上來,使你感到是在對自己自我欺騙,覺得你根本就是在騙自己,覺得你沒有能力從里面解脫出來,覺得你根本不可能自在的了的!最后你的內心將陷入非常害怕再次去面對的狀態中,甚至想要把自己孤立起來,與人群隔離!到時你總是想著“為什么我已經有黃庭禪了還會這樣呢!”
就像這樣,它總是在一波波的浪頭來襲時,把你重重地擊倒!但你卻沒有發現,那力量都只是同樣寄托在小小的浪頭上而已,那力量只是在同樣的浪頭上夾雜不同的聲音,不斷地換裝而已!一切都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到真正的敵人就在那浪頭里出現,因此前幾次雖然沒把你騙倒,但一再換裝,一再的連環踢,就能把你踢得東倒西歪了!
因此你想要真正的知言,得要清晰地看到那浪頭在黃庭中一波波地來襲,并對著習氣力量最重的浪頭放開胸懷做實相的觀照。在“主角”明確的狀態下,去練習以一個毫不取舍的心境去面對一切的沖擊,去接受一切的變化,才能獲得具體的進步。
然而大多數沒有確實看到習氣浪頭的學員,不能了解所有摧毀你的力量都只發生在那個熱血的浪頭轉折上,因此他只能對著整個胸膛做概略性的練習,而無法精確地對準浪頭做接受及實相的訓練,因此有時成功,有時卻失敗;有時很高興黃庭禪這么好用,有時卻很懊惱黃庭禪怎么沒用了呢!
這就像兩軍作戰時,只是概略性地對著森林開槍,效果總是有限的,只能碰碰運氣。但若能精確地看到敵人再開槍,那么克敵制勝的效率不是高得多了嗎?這就是我要強調觀照到那個習性浪頭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也是日后每位同學所要精進的方向。
在二階禪修的前幾堂課,我針對這點做了完整的說明,學者若能在“喜怒哀樂之未發”的觀照上加強,便能輕易地掌握喜怒已發的浪頭的蹤跡了!總之,沒有清晰地看到浪頭之前的練習,都是囫圇吞棗式的練習,偶爾成功則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成功,這種成就忽得忽失,將誤導你對黃庭禪的體悟方向,也會影響你對這門學問的觀感。
因此如果你想深入黃庭禪,請必須先找到習性的浪頭,再針對習氣興起時的浪頭,心甘情愿地觀照能量的清真實相,在每個浪頭打上來時,練習不讓它夾雜一丁點好惡的意義,才能免除貪嗔好惡的捆綁!我知道每個人都會在這個重點上花費好多的時間,但這是你必經的道路,我只能指引出你的方向,而踏實地去走每一步,則是你自己的責任。
接下來我要談談深入黃庭禪的第四個步驟:在一塵不染的本心上建立起德行來。常有些學了黃庭禪的人,疑問地說“難道修行就只是觀照內心的實相嗎?其他什么都沒有了嗎?”這話問得很好,修行當然不只是觀照內心的實相,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內心建立起什么德行來。然而要建立你的心德,必須先要有一個干凈的內心才行。這就像我們在蓋房子前,先要把地上的垃圾全部清除干凈,把凹凹凸凸全部鏟平一樣,這只是要蓋大樓前的基本工,任何想蓋大樓的人,都免不了這個程序。而最后這塊地上能蓋出多大格局的建筑來,則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就要看每個人所下的功夫了。
學習黃庭禪也是這樣,觀照不分別取舍的實相只是第一步,這個步驟若成功了,接下來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建立自己內心的品格,也就是“忠孝節義”的氣節,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德行。而在累積這些德行時,“知言”的能力更是倍加的重要,因為若沒有知言的能力,你怎能分辨得出此時所養出來的德行、所養出來的氣,是純正的呢?還是依然夾雜著不凈心思的呢?這就是為什么孟子把知言放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前面的用意。
等這些德行都純正了,都完備了,就是這個人修行的“格局”已經造就好了。在人間的圣賢君子,就是依這些德行的純熟度來論定的因此這第四個步驟,才是學習知言及觀照自在實相的目的呢!
最后我要來談談黃庭禪的第五個步驟:因內心的清靜及心德的建立,而轉動身中那個剛健浩然的氣場,使法身漸漸向返本還原的道路前進,有關這第五個步驟的大致內涵,請參閱愚著《撥云見日》一書便能明了。
以上這五個步驟便是黃庭禪這個直指人心的法門,所為大家鋪設的階梯。從第三個步驟到第五個步驟,沒有一件是簡單的事,以至于雖然每個人偶爾也能嘗到一點味道,卻又常常感覺忽得忽失,這也正是黃庭禪這門學問能同時讓人感覺既平實又精深的原因所在。而這五個階梯必須用“知言”的基本功夫來貫穿全局,才能確保每一個步驟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也是我為什么要花那么長的篇幅,不厭其煩地闡述知言這兩個字的原因。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說得簡單一點,心要改變了,你的人生才能改變。而這個改變非得要先知言,才能得到一個好的開始,要先知言,才能覺察到自己有向正路歸正的必要。否則就像現在無明的人一樣,既然無法知言,沖刺了一輩子,又能改變到哪里去呢!
這讓我想起整部《論語》最后壓軸的一段話:“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沒想到整部兩萬多字的《論語》,竟然是以“知言”兩個字作總結!因為不知言不僅無法知人,也無法知己了,不知人也不知己,豈不是糊糊涂涂瞎作為,還怎么做個明理的君子呢?
且孔子在《易經·系辭傳》的最后也提到:“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其中這個“辭”字,就是“言”字,了解各種辭背后的心聲,就是“知言”。由此在可知知言這兩個字在古圣人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了!真是感謝孟子再度提到知言這兩個字,使我們注意到這兩個字的重要性,也使得古往今來無數想要真修的人,有了一個確實可以掌握及落實的方向。
身為中華子民的一份子,有那么多好文章可以讀,蒙受那么多英明睿智的先圣先賢的指引,而今有機會盡上我一份微薄的力量,將這古圣先賢的交付發揚光大,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心力,真是為此感到無比的慶幸與光榮!也希望所有的讀者,不要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不要背起行囊總是往外跑,我們應該多認識中華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將它發揚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讓中華文化真正發出光彩,使世人的內心都能得到凈化,這是每個中華子民的衷心期盼。
上一篇:黃庭在人體的什么位置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