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辯證思維審視國際國內形勢
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習近平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的辯證法,并從戰略高度入手,系統詮釋了中國的根本立場與和平發展道路的實質,為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外交戰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辯證關系:當前國際形勢的再定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在深刻洞察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一改過去我黨關于國際形勢的分析,明確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的戰略思想?!艾F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3卷,第105頁,人民出版社,1993。)這是一個事關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事關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判斷,為當時我國制定全面的對內對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澤民和胡錦濤分別對這一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發展。江澤民指出,隨著各國經濟實力的持續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促和平求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擺在世界各族人民面前的“最關鍵的兩大課題”。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肯定了這一點,并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注: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6頁,人民出版社,2007。)黨的十八大又在“合作”之后加上了“共贏”,因此,“合作共贏”是“和平發展”的新推進。結合十八大以來的國際局勢,習近平對這一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深入闡發,充分體現了他的辯證思維。
一方面,他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舊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復存在,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這個世界,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十幾億、幾十億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現代化,多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發展。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保ㄗⅲ骸读暯秸勚螄碚?,第272頁,外文出版社,2014。)“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當今時代不可抗拒的發展潮流。然而,另一方面,他也強調道,現實世界并不像人們希望的那么美好,依然面臨著諸多難題和挑戰,時時刻刻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明顯升溫,地區熱點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保ㄗⅲ骸读暯秸勚螄碚?,第272頁,外文出版社,2014。)
習近平指出,人類歷史的發展絕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曲折,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雖然當今世界存在著諸多威脅和挑戰,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主導趨勢。因此,各個國家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拋棄傳統的冷戰和對抗思維,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同推進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首先,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時代發展與思維理念之間的辯證關系。習近平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保ㄗⅲ和?。)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持續推進,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而合作共贏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因此,在理念上,各國應當積極實現從冷戰思維到合作共贏的轉變,致力于“建立合作而非對立的關系,倡導開放而非封閉的理念,尋求共贏而非零和的結果,實現一體化而非碎片化的目標。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形成彼此融合、互為補充的局面。”(注:習近平:《發揮亞太引領作用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人民日報》2013年10月8日。)其次,要正確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習近平指出:“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保ㄗⅲ骸读暯秸勚螄碚?,第356頁,外文出版社,2014。)“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沒有和平,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48頁,外文出版社,2014。)因此,各國人民要同心維護和平,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使我們的地球村成為共同發展的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更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當前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各國必須通過和平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國際爭端和矛盾分歧,而不能一味地迷信武力,破壞和平穩定的大局。另一方面,各國也必須積極實現從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贏的轉變,以共同發展謀和平。零和博弈是一種對抗邏輯,它是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所得是另一方所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的總和永遠為“零”,在這里,各方根本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世界的長期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后的基礎之上。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那種以鄰為壑、轉嫁危機、損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難以持久。”(注:同上書,第273頁。)新時代的發展已經不再是過去殖民地式的零和發展,也不是冷戰框架下的對抗式的封閉發展,而是一種全新的和平發展模式,即“開放的發展、包容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注:同上書,第312頁。)。這既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也是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每個國家必須要立足全局、放眼長遠,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真正推動各國經濟的協同發展,為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穩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再次,要辯證地看待不同國家發展道路和文化傳統之間的差異。習近平說:“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有發言權。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采用同一種發展模式。”(注:同上書,第315頁。)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發展道路與文明都深深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特色、長處和優點,這也注定了歷史發展道路和世界文明必然是多樣的。因此,一方面,各國各民族在積極維護本國發展道路和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發展道路和思想文化,認識到它們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充分尊重每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和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另一方面,歷史反復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因此,各國各民族應當秉持平等、開放、包容的心態,理性地認識本國發展道路和思想文化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用對話交流取代沖突對抗,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
二 中國和平發展與世界和平發展的辯證關系
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發展潮流的大背景下,中國應該采取何種立場?或者說,中國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發展道路?這是我們不得不回答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對此,國際上一直存在一種錯誤認知,認為中國強大起來必然會走上霸權主義的老路,到處散播“中國威脅論”。這一論調直接將中國視為一個“惡魔”,將中國與世界對立起來,嚴重扭曲了中國道路的本質,是一種完全錯誤的“天方夜譚”。
針對這一偏見,習近平從根本上作出了澄清,全面闡述了中國道路的性質以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他指出,中國早就向世界宣布,中國將始終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友好相處,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我們要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張正義,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絕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也絕不允許任何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于中國人民。我們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保ㄗⅲ骸读暯秸勚螄碚罚?0頁,外文出版社,2014。)這種和平發展道路既根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也根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認知,更來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把握。
首先,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自古就提出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卻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這表明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就此而言,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正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其次,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后遭遇的苦難中得出的必然結論。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100多年間,中國社會戰火頻仍,內亂和外敵入侵循環發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堪回首的苦難。這些悲慘歷史,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站在歷史發展的今天,中國人民不愿再重蹈戰爭的覆轍,中國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同時,這段悲慘歷史也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一個民族只有自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就此而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人民飽受戰爭苦難后的必然選擇。
再次,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當前國內發展大勢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有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就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這一大局決定了中國只能走和平發展道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
最后,走和平發展道路,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指出:“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什么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當今世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還能走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只有和平發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66頁,外文出版社,2014。),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由此可見,“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保ㄗⅲ和蠒?,第267頁。)這條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它不僅符合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們要廣泛深入宣傳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思想,積極引導國際社會正確認識和對待我國的發展道路,消除各種不必要的誤解和偏見,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
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系統闡述了中國和平發展與世界和平發展的辯證關系,為當前我國外交戰略的制定提供了全局性的指導綱領:
首先,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不斷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習近平強調道:“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保ㄗⅲ和蠒?,第299頁。)中國要聚精會神搞建設,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一個是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讓中國和世界人民享受到和平發展帶來的普遍福利,不斷夯實和平發展道路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
其次,要形成本土視野與全球思維相結合的發展眼光,積極促進全球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我們必須從全局入手,正確處理好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辯證關系,形成本土視野與全球眼光相統一的戰略思維。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時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48頁,外文出版社,2014。)再次,要正確理解中國發展的和平性質及其世界意義。中國的發展絕不是霸權主義的發展,而是一種和平主義的發展。因此,對世界而言,中國的發展是一種機遇,而不是一種威脅。習近平說:“我們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致力于中國自身的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注:同上書,第57頁。)世界的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反過來,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的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更不會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而是在和平共處的基礎上,自覺尊重別國發展道路,在合作共贏的理念下,推動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堅定不移地做和平發展的實踐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國際正義的守衛者。就此而言,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能夠為世界的和平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最后,必須正確理解堅持和平發展與維護國家利益的辯證關系。對于中國道路,一直存在一種片面認知,認為中國為了維護和平穩定,會忍氣吞聲,甚至會放棄自己的正當利益。這恰恰是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另一種誤解。對此,習近平指出,中國會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地倡導合作共贏的理念,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的發展是沒有底線的,“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保ㄗⅲ和蠒?,第249頁。)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是中國外交的神圣使命,也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底線。我們雖然不惹事,但絕不意味著我們怕事。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決不會讓步,必要時將會采取各種手段,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捍衛我國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上一篇:兩個文明協同共進的辯證理念
下一篇:堅持唯物辯證法,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