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養鳥
有一天魯國的都郊飛來了一只海鳥,魯王從未見過這種鳥,以為是神怪,就派人把它提來,親自迎接海鳥,并把它供養在廟堂里。
為了表示對海鳥的愛護和尊重,魯王馬上吩咐給海鳥演奏最美妙的音樂——《九韶》,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海鳥。可是鳥呢?它體會不到國王這番招待的盛情,只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過了三天,海鳥就活活地餓死了。
魯王用供養自己的辦法來供養海鳥,其結果必然是可悲的,養鳥自有養鳥的特殊性。同樣,圣人用人才也不要求他們有同樣的才能,能夠做同樣的事,而要按照每一個人才的不同特點來任用。這就是莊子從這個故事中得出的結論。
由此,我們聯想到教育事業,教育的對象是人,他們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不能像“魯王養鳥”那樣不區分對象,不能施以同樣的教育方法,而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特征和思想實際,實行“因材施教”。
上一篇:魯賓斯坦錯批名曲
下一篇:魯班與公輸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