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集、詞話、詞譜
一、詞集
詞集分為“總集”、“選集”、“別集”三類。
1.總集
“總集”又稱“匯編”、“匯刻”,是后人收錄前代名家的詞作,分集、分卷或分類編輯而成。總集一般卷帙較多,匯輯詞作較為完備。詞總集的輯錄始于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有《百家詞》、《典雅詞》、《六十家詞》、《琴趣外編》等。但現代僅存《琴趣外編》和《典雅詞》兩部。
明人匯編的總集較為完備的是吳訥的《唐宋名賢百家詞》(現存七十家),但因卷帙繁多,未能印刷。毛晉編著的《宋名家詞》(又名《宋六十名家詞》,現存六十一家),雖然編校不精,許多名家沒有收入,但因為此書是現存較早的宋詞叢刻之一,所以仍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晚清時期,詞學在士大夫中得到復興,匯刻了不少總集。主要有:康熙敕編《全唐詩》所附的《唐五代詞》12卷,收詞人67家,詞作854首;王鵬運所編的《四印齋所刻詞》,在廣泛搜集宋元善本的基礎上,進行了仔細的校訂,后來,王鵬運又輯錄了《宋元三十一家詞》,此本以宋元善本為基礎,又經過精勘校審,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朱孝臧的《強村叢書》,收錄了唐、五代、宋、金、元詞的善本總集5種、別集174種,共179種,又都經過精校,是叢刻中最為完善的一種。
民國以后,編輯總集力求完備,如林大椿輯《唐五代詞》,收81家,1100余首,超過《全唐詩》的附錄詞近300首;現代有唐圭璋輯錄的《全宋詞》300卷,收錄詞人1330余家,詞作近20000首,另有殘篇530余首,搜集全備,篇幅巨大,考訂精嚴,被譽為“前無古人”。
近年王重民從敦煌石窟中輯校出《敦煌子詞集》141曲,46調;任二北輯校《敦煌曲校錄》,收曲詞545首。這些曲詞的發現,對研究詞的起源、演變及唐五代民間詞曲,都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2.選集
宋初開始出現詞的選集。選集主要是選錄部分詞人的作品編集成冊,并加以解析、注釋、考訂。
《花間集》是現存最早的詞選集,由后蜀趙崇祚編選。接著是未署編者姓名的《尊前集》。黃界編選的《花庵詞選》收錄了唐五代詞人26家,北宋詞人108家,后10卷名為《中興以來絕妙好詞》,收南宋詞人89家。周密編選的《絕妙好詞》7卷,專錄南宋詞人的作品。
元代陳耀文選編的《花草粹編》24卷,附《樂府指迷》1卷。清朱彝尊選編的《詞綜》36卷,共收唐、五代、金、元詞人650余家。朱彝尊論詞以清空、雅致為標準,對詞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張惠言選編的《詞選》2卷,68首。張惠言論詞重“寄托”,主張“意在言外”。朱祖謀選編的《宋詞三百首》以“渾成”為選詞標準。
3.別集
是指某一詞家作品的專集。現存的詞別集,都是北宋中葉以后的作品,如周邦彥的《片玉集》、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辛棄疾的《稼軒詞》等。唐、五代、北宋的別集多數是由后人從各種資料輯錄而成,編入“匯刻”,成為總集的一部分。當今的許多詞集是經過現代學者認真輯佚、校勘、箋注而成。
二、詞話
詞話是對詞的源流、派別、風格,作家作品的成就、特點及詞的規律、格律、作法、語言等的評論和介紹。
詞話類著述最早出現在宋代。明、清、近代也出版了一些重要詞話。唐圭璋的《詞話叢編》就輯錄了58種歷代詞話,后來又增訂了25種,達80多種。除前面介紹過的宋王灼的《碧雞漫志》、南宋張炎的《詞源》、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另外還有:
《白雨齋詞話》,陳廷焯撰,全書10卷。陳廷綽論詞既尊崇浙西派的朱彝尊,又宣揚常州派張惠言。他還根據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特點,提出作詞的標準:“溫厚以為庠,沉郁以為用。”(《白雨齋詞話·自序》)他認為詞的篇幅短小,應以比興為主,而比興欲深刻,則必須講求沉郁,否則就容易流于“沉則不浮,郁則不薄”(《白雨齋詞話·卷一》),即平淡淺露的境地。陳廷焯還主張詞的“情理兩融”,即作品真實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蕙風詞話》,況周頤編著。主要論述詞的創作以及歷代詞人的軼事。他提出詞創作的“重、拙、大”三要。“重”,即創作風格要嚴肅、沉著,重在表現思想內容;“拙”是要求表現方法的“樸厚醇至”,即自然、敦厚;“大”是詞作要“大氣真力”。他進一步提出,做到“重、拙、大”的前提,在于“寄托”。他論詞注重真情實感,突出性靈。他認為詞要“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即要有“詞心”。他對詞境、詞筆、詞律、學詞途徑、讀詞方法的論述及名篇的剖析,都有獨到的見解。
此外,還有南宋沈義父編著的《樂府指迷》。沈義父論詞提出四個標準:“音律欲其協”,“下字欲其雅”,“用字不可太露”,“發意不可太高”。清劉熙載編著的《詞概》,則論述了唐、宋、金、元詞的源流以及創作。他強調詞的現實內容與價值的同時,更強調詞人的品格。
三、詞譜
詞譜是填詞所用的工具書。它是把同詞調的詞加以比較、分析、歸納,整理出一套標準格式,給使用者提供依據的模式。據周密的《齊東野語》記載,南宋時已有《樂府混成集》,此書已是“古今歌詞之譜,靡不俱備”,但此書早已失傳。現存最早的詞譜是明張綖的三卷本《詩馀圖譜》。此書把各種平仄模式列在前面,每種模式后綴唐宋人詞一首,并且在每篇作品旁用黑圈、白圈標明平仄。此書雖有較多疏漏,但其創立的體例卻一直為后世所遵守,并且他論詞首先提出“豪放”、“婉約”說。
1.《詞律》,清萬樹編撰,是現今使用、影響較大的詞譜。共20卷,收錄了660個詞調,1180余體。《詞律》在多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諸如訂正了舊詞譜的許多平仄錯誤,指出了明朝人的自度腔謬誤,考訂了調名,分辨了詞、曲,核校了平仄四聲等。
2.《欽定詞譜》,王奕清等奉康熙旨編撰,共40卷,收詞調826調,2206體。編者認為以前的詞譜存在遺漏,此書是經過整理、校訂《歷代詩馀》編撰而成。此書按詞調字數多少進行編次,然后注明各調的源流、異名,各體的異同,標明每句的葉韻、每字的平仄,指出舊籍的錯誤,并且載錄了宋人詞集中所存的宮調,收錄了部分北曲小令,附錄了唐宋大曲一卷。此書考訂周詳,剖析異同,是譜律方面迄今最完備的一部工具書。
3.《唐宋詞格律》,龍榆生編著。此書收錄了較常見的詞調150余種,對每一詞牌都說明其源流與演變情況。把韻律分為平韻、仄韻、平仄韻轉換、平仄韻通葉、平仄韻錯葉等格式。附有“正格”、“變格”,標明了句讀、平仄、韻位,各調都舉代表作一至數首為例。書后附有張珍懷的《詞韻簡編》。此書選調、定格、例詞、說明都比較嚴謹,有助于讀詞、填詞之需。
4.《詞律詞典》,潘慎主編。此書是以《欽定詞譜》為基礎,收錄詞作3700余首、1242調。對每個詞調分別介紹,對詞調的字、句、韻舉例解釋創作手法,指出了詞論家的校訂錯誤。此書以漢語拼音為序列,便于檢索。
上一篇:詞的淵源及流變
下一篇:《一個徒弟》大地清涼